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 | 第19-37页 |
·前言 | 第1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文献纳入标准 | 第19-20页 |
·文献排除标准 | 第20页 |
·文献检索 | 第20页 |
·文献筛检与质量评价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34页 |
·文献检索结果 | 第21-22页 |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第22-27页 |
·有效性评价 | 第27-31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31-32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32-33页 |
·发表偏倚 | 第33页 |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本系统评价的新颖性 | 第34-35页 |
·疗效评价工具的选择 | 第35页 |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 第35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35-37页 |
·本系统评价的结果分析 | 第35页 |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第37-42页 |
·前言 | 第37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一般资料 | 第37页 |
·诊断、纳入、排除、中止和剔除标准 | 第37-38页 |
·治疗方法 | 第38页 |
·观察指标 | 第38-3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1页 |
·随访结果 | 第39页 |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第39页 |
·疗效比较 | 第39-40页 |
·VAS评分 | 第40页 |
·Lequesne指数 | 第40页 |
·AIMS评分 | 第40页 |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第42-80页 |
·前言 | 第42-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试药和试剂 | 第43页 |
·动物 | 第43-44页 |
·动物分组 | 第44页 |
·动物造模和给药 | 第44页 |
·动物处死时间点和方法 | 第44页 |
·膝关节肿胀度、体重和脏器指数的测定 | 第44页 |
·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测定 | 第44页 |
·膝关节标本的收集、制备和观察 | 第44-45页 |
·HE染色 | 第45页 |
·Masson染色 | 第45页 |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 第45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76页 |
·龙鳖胶囊对KOA大鼠膝关节肿胀的影响 | 第45-47页 |
·造模对大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7页 |
·龙鳖胶囊对KOA大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7-50页 |
·膝关节滑膜和软骨HE染色 | 第50-52页 |
·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评分 | 第52页 |
·膝关节软骨Masson染色 | 第52-53页 |
·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 | 第53页 |
·造模对大鼠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 第53页 |
·龙鳖胶囊对大鼠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 第53-56页 |
·龙鳖胶囊对滑膜组织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56-66页 |
·龙鳖胶囊对软骨组织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66-76页 |
·讨论 | 第76-79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6页 |
·龙鳖胶囊对KOA大鼠的治疗作用 | 第76-77页 |
·龙鳖胶囊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77-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录 | 第88-9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