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科植物种子和叶表皮微观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小檗科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分类学研究 | 第9-10页 |
·细胞学研究 | 第10页 |
·花器官发生与孢粉学研究 | 第10-11页 |
·形态学研究 | 第11-14页 |
·分子及区系地理学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小檗科植物的种皮形态研究 | 第16-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 | 第16-18页 |
·方法 | 第18-19页 |
·观察结果 | 第19-21页 |
·种子外部形态特征 | 第19页 |
·种子微形态特征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2页 |
·小檗科各亚科间种子形态演化趋势 | 第21页 |
·小檗属与十大功劳属种子形态的系统学意义 | 第21页 |
·鬼臼属与山荷叶属种子形态的演化关系 | 第21-22页 |
·小檗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学意义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8页 |
第三章 小檗科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 第28-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材料 | 第28-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观察结果 | 第31-34页 |
·叶表皮微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 | 第31-32页 |
·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 | 第31-32页 |
·气孔器特征 | 第32页 |
·叶表皮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 | 第32-34页 |
·表皮细胞的角质层纹饰 | 第32-33页 |
·气孔器的外拱盖及其内缘 | 第33页 |
·表皮毛及其纹饰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叶表皮形态及演化趋势 | 第34页 |
·气孔器特征受生境影响 | 第34-36页 |
·角质层纹饰及表皮毛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46页 |
第四章 种子、叶表皮形态性状聚类分析 | 第4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页 |
·聚类分析 | 第4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