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范围的法律初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1-19页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1-17页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7-19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范围的法律界定第21-32页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的基础理论第21-26页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第21-23页
     ·无形资产的概念第23-26页
     ·无形资产的内容及确认第26页
   ·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法律关联性第26-28页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的基本范围第28-31页
     ·服务特许权第28-29页
     ·服务水平技术第29页
     ·服务品牌第29-30页
     ·服务声誉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范围之服务对象的认定第32-39页
   ·基于研究范围的关系属性第32-34页
     ·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部门的关系第32-33页
     ·后勤服务部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第33-34页
   ·服务对象类无形资产的定位研究第34-38页
     ·无形资产保护范围的认定理论第34-36页
     ·服务对象类无形资产的判定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范围之模型的认定第39-45页
   ·ROBERT.E.WAYLAND模型的引入第39-40页
     ·Robert.E.wayland模型定义第39页
     ·涉及到的三个重要概念第39-40页
   ·单个服务对象收益模型第40-41页
     ·服务对象关系产生收益的变量设定第40页
     ·建立并保持服务对象关系必要的成本支出第40页
     ·模型说明第40-41页
     ·服务对象类关系获得收益最大化分析第41页
   ·服务对象群收益模型第41-42页
     ·应用模型第41-42页
     ·模型说明第42页
   ·服务对象关系收益的分布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流失问题的法律透视第45-49页
   ·人才的流失第45-46页
   ·管理模式广泛传播第46页
   ·职务与非职务成果的界限不明第46-47页
   ·服务特许权的流失第47页
   ·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不清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6章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律建议第49-54页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要建议第49-51页
     ·加快高校无形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第49-50页
     ·建立高校后勤无形资产管理新体制第50页
     ·完善执行监督的治理结构第50-51页
   ·高校后勤无形资产流失的具体措施第51-53页
     ·加强知识产权的基础性建设第51页
     ·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合法性第51-52页
     ·树立无形资产法规意识第52-53页
     ·建立服务声誉预警机制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电视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