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佛教在河湟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本文选题的缘起、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21页 |
(一) 国内的研究 | 第14-20页 |
(二) 国外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宋元时期河湟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 | 第23-55页 |
第一节 宋元时期河湟地区的地理环境 | 第23-34页 |
一、河湟区域的历史变迁 | 第23-28页 |
二、宋元时期河湟区域的地理环境 | 第28-34页 |
第二节 宋元时期河湟地区的民族 | 第34-55页 |
第二章 宋代以前河湟地区的佛教发展 | 第55-89页 |
第一节 隋唐以前河湟地区的佛教发展 | 第55-66页 |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河湟地区的佛教发展 | 第66-89页 |
一、汉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继续传播 | 第69-73页 |
二、吐蕃佛教对河湟地区的影响 | 第73-85页 |
三、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源地之一 | 第85-87页 |
四、晚唐五代时期河湟地区佛教发展的影响 | 第87-89页 |
第三章 宋代河湟地区佛教的发展和影响 | 第89-173页 |
第一节 控制河湟地区的政权更替 | 第90-116页 |
一、唃厮啰政权 | 第90-102页 |
二、北宋经营河湟 | 第102-109页 |
三、西夏、金分治河湟 | 第109-116页 |
第二节 北宋、西夏、金的佛教政策 | 第116-145页 |
一、北宋的佛教政策 | 第116-129页 |
二、西夏的佛教政策 | 第129-139页 |
三、金的佛教政策 | 第139-145页 |
第三节 河湟地区的汉传佛教 | 第145-148页 |
第四节 河湟地区吐蕃部落中传播的佛教 | 第148-157页 |
一、河湟地区吐蕃部落中传播的佛教渊源 | 第149-153页 |
二、河湟地区吐蕃部落中佛教的发展状况 | 第153-157页 |
第五节 宋代河湟寺院 | 第157-163页 |
第六节 河湟地区的佛教与周边佛教的关系 | 第163-166页 |
第七节 宋代河湟地区佛教的特点和影响 | 第166-173页 |
第四章 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 第173-247页 |
第一节 蒙元在河湟地区的施政 | 第175-190页 |
一、阔端经营河湟 | 第177-181页 |
二、蒙元在河湟地区的行政建制 | 第181-186页 |
三、出镇的宗王 | 第186-190页 |
第二节 蒙元时期的宗教政策 | 第190-231页 |
一、蒙元时期宗教政策的演变 | 第192-196页 |
二、蒙元时期的佛教政策 | 第196-231页 |
第三节 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传播 | 第231-240页 |
一、萨迦派在河湟地区的传播 | 第232-238页 |
二、噶举派在河湟地区的传播 | 第238-239页 |
三、噶当派在河湟地区的传播 | 第239-240页 |
第四节 元代河湟藏传佛教寺院 | 第240-242页 |
第五节 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 第242-247页 |
结语 | 第247-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81页 |
附录 | 第281-285页 |
致谢 | 第285-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