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对象及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路线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特色及创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关于农资价格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0-31页 |
·关于农资价格变化成因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关于农资价格变化影响的研究 | 第21-23页 |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21页 |
·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 | 第22-23页 |
·对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的影响 | 第23页 |
·关于价格传导的研究 | 第23-27页 |
·价格传导机制 | 第24-25页 |
·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 | 第25-26页 |
·农资价格传导机制 | 第26-27页 |
·关于价格波及效应主要衡量方法的研究 | 第27-30页 |
·分布滞后回归模型 | 第27-28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28-29页 |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29页 |
·不同衡量方法的比较 | 第29-30页 |
·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和借鉴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中国农资价格变化与波及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39页 |
·农资价格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供给及供给函数 | 第31-32页 |
·需求与需求函数 | 第32页 |
·均衡价格形成及政府调控 | 第32-33页 |
·农资价格变化产生波及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39页 |
·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理论 | 第33-35页 |
·农产品蛛网理论 | 第35-36页 |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理论 | 第36-37页 |
·价格传导理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国农资价格变化特征分析 | 第39-52页 |
·农资价格变化历史轨迹 | 第39-40页 |
·农资价格变化的周期特征 | 第40-43页 |
·周期识别方法 | 第41-42页 |
·农资价格变化周期识别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农资价格波动的聚集性特征 | 第43-47页 |
·农资价格波动率的基本统计特征 | 第43-45页 |
·(G)ARCH 模型 | 第45-46页 |
·GARCH 建模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农资价格波动率的风险回报特征 | 第47-48页 |
·(G)ARCH-M 模型 | 第47页 |
·(G)ARCH-M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农资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 | 第48-50页 |
·TARCH 和 EGARCH 模型 | 第48-49页 |
·TARCH 和 EGARCH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基于农资价格变化特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中国农资价格变化成因分析 | 第52-61页 |
·农资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供给因素 | 第52-53页 |
·需求因素 | 第53-54页 |
·政策性因素 | 第54-55页 |
·突发性因素 | 第55页 |
·农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 | 第55-57页 |
·数据说明与处理 | 第55-56页 |
·显著性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农资价格变化显著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 第57-61页 |
·通径分析模型简介 | 第57-58页 |
·通径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基于通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中国农资价格变化传导机制 | 第61-75页 |
·农资价格传导机制的形成机理 | 第61-67页 |
·农产品的生产 | 第61-64页 |
·农产品的流通 | 第64-65页 |
·农产品的消费 | 第65-67页 |
·农资价格与传导对象分析 | 第67-73页 |
·传导对象选取原则与确定 | 第67-68页 |
·农资价格与传导对象的波动性 | 第68-70页 |
·农资价格与传导对象的时滞性 | 第70-73页 |
·农资价格传导的路径 | 第73-75页 |
·成本推动型 | 第74页 |
·需求推动型 | 第74-75页 |
第七章 中国农资价格变化波及效应分析 | 第75-100页 |
·农资价格与传导对象的协整性分析 | 第75-79页 |
·协整检验方法 | 第75-76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76-78页 |
·协整检验结果 | 第78页 |
·基于协整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78-79页 |
·农资价格变化波及效应的弹性分析 | 第79-84页 |
·状态空间模型 | 第79-80页 |
·农产品批发价格的动态弹性 | 第80-82页 |
·食品零售价格的动态弹性 | 第82-83页 |
·食品居民消费价格的动态弹性 | 第83-84页 |
·基于动态弹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84页 |
·农资价格变化时滞效应的非对称性 | 第84-100页 |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84-85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85-86页 |
·传导路径的非对称性分析 | 第86-88页 |
·传导强度的非对称性 | 第88-97页 |
·基于 VECM 模型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7-100页 |
第八章 对策建议 | 第100-109页 |
·完善农资价格监测与预警体系 | 第100-102页 |
·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 第102-103页 |
·进一步深化农资流通体制改革 | 第103-104页 |
·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 第104-105页 |
·探索建立农资协会 | 第105-106页 |
·继续创新农资补贴机制 | 第106-107页 |
·发展循环型农业减少农资需求 | 第107-109页 |
研究总结与讨论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119-120页 |
附录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