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导论第14-24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4-19页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目标第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创新与不足第22-24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2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2-24页
2 相关文献评述第24-33页
   ·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综述第24-28页
     ·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第24-26页
     ·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第26-28页
   ·国内关于农民市民化研究第28-30页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目标第28-29页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障碍第29页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第29-30页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第30页
   ·关于农民退出机制的研究第30-31页
   ·研究动态评述第31-33页
3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分析第33-47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3-39页
     ·农民第33-34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第34-35页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第35-37页
     ·退出机制第37页
     ·农民退出机制第37-39页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39-45页
     ·理论基础第39-40页
     ·现实依据第40-45页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框架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与困境第47-68页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分析第47-56页
     ·农村人口退出的基本特征第47-54页
     ·农民退出的发展趋势第54-56页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面临的困境分析第56-61页
     ·缺乏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第56-57页
     ·缺乏有效的退地激励机制第57-59页
     ·城市低承载力弱化农民退地的动力第59-61页
   ·农民退出的实践与启示第61-67页
     ·成都从“双放弃”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第61-62页
     ·重庆从“土地换户口”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第62-63页
     ·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模式第63-64页
     ·南海市“土地入股”模式第64-65页
     ·农民退出实践的启示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农民工城镇融入状况与退地意愿调查研究第68-94页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样本的基本特征第68-70页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主要内容第68页
     ·样本的基本特征第68-70页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分析第70-83页
     ·关于农民工城镇融入问题的研究进展第70-73页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调查第73-78页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分析第78-79页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79-83页
   ·农民工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调查分析第83-92页
     ·农民工承包地及房屋处置问题第83-87页
     ·农民工承包地退出意愿分析第87-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6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94-112页
   ·基于农户模型的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理论分析第94-101页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发展回顾第94-97页
     ·国内关于农民经济行为研究现状第97-98页
     ·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分析第98-101页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101-111页
     ·变量的选择第101-102页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第102页
     ·模型的选择第102-103页
     ·变量的定义第103-104页
     ·实证分析第104-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0页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构建畅通的农民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第112-137页
   ·构建农民退出机制的总体原则第112-114页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第114-123页
     ·基本思路第114-115页
     ·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第115-119页
     ·建立农地流转利益补偿机制第119-123页
   ·加快体制创新,统筹现代农业发展第123-131页
     ·发展农地金融,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第123-127页
     ·创新农地经营制度,促进农地集约利用第127-129页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留守农民的收入水平第129-131页
   ·优化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第131-135页
     ·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实现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第131-134页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第134-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7-140页
   ·研究结论第137-138页
   ·研究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附录第150-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资价格变化成因与波及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选择研究--以福建沙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