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HUD实施特殊Ⅱ类运行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HUD简介及发展历史 | 第11-15页 |
·HUD简介 | 第11页 |
·HUD的发展历史 | 第11-15页 |
·特殊Ⅱ类运行的含义 | 第15-16页 |
·HUD应用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HUD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9-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HUD工作原理和使用 | 第22-39页 |
·HUD的组成 | 第22-26页 |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计算机 | 第22页 |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控制面板 | 第22-24页 |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头顶组件 | 第24页 |
·组合器 | 第24-26页 |
·信号牌面板 | 第26页 |
·HUD的工作原理 | 第26-29页 |
·平视显示系统的信号来源 | 第26-27页 |
·平视显示系统的成像原理 | 第27-28页 |
·使用HUD能降低着陆标准的原因 | 第28-29页 |
·HUD的五种操作模式 | 第29-34页 |
·主模式介绍 | 第29-31页 |
·AⅢ模式介绍 | 第31-33页 |
·滑跑模式介绍 | 第33-34页 |
·仪表气象条件(IMC)进近模式介绍 | 第34页 |
·目视气象条件(VMC)进近模式介绍 | 第34页 |
·HUD的图形符号介绍 | 第34-39页 |
·飞机基准符号 | 第34页 |
·飞机姿态符号 | 第34-36页 |
·航向符号 | 第36-37页 |
·飞行轨迹和速度符号 | 第37-39页 |
第三章 HUD的优势 | 第39-49页 |
·HUD能使飞行变得更加简单 | 第39-41页 |
·HUD模拟机飞行的整体情况 | 第39页 |
·山东航空模拟机带飞教员整体感受 | 第39-40页 |
·飞行员自身感受 | 第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HUD能提高运行品质 | 第41-47页 |
·起飞阶段 | 第41-42页 |
·进近阶段 | 第42-43页 |
·着陆滑跑阶段 | 第43-44页 |
·增加情景意识 | 第44-45页 |
·改善发动机停车时的性能 | 第45-46页 |
·整体的安全性改善 | 第46-47页 |
·HUD能提高航空运行保障能力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特殊Ⅱ类与标准Ⅱ类的对比 | 第49-53页 |
·理论运行最低标准、效益对比 | 第49页 |
·通信导航设施投资 | 第49-52页 |
·机场评估设计和维护费用 | 第52页 |
·总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XX机场特殊批准的Ⅱ类运行飞行程序评估 | 第53-78页 |
·概述 | 第53-55页 |
·设计依据 | 第53-54页 |
·XX机场概况 | 第54页 |
·导航设施 | 第54-55页 |
·进近和跑道灯光 | 第55页 |
·扇区划分和扇区高度MSA | 第55-57页 |
·进近和跑道灯光 | 第56-57页 |
·HUD运行障碍物评估 | 第57-78页 |
·半径15千米内主要障碍物 | 第57-62页 |
·半径15-50千米内主要障碍物 | 第62-63页 |
·HUD运行要求 | 第63-64页 |
·无障碍物区OFZ | 第64-65页 |
·OAS面参数 | 第65-66页 |
·17号跑道障碍物评估 | 第66-71页 |
·35号跑道障碍物评估 | 第71-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1 总结 | 第78-79页 |
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