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关于跨国公司撤资原因的研究 | 第12-13页 |
·跨国公司撤资对东道国影响的研究 | 第13页 |
·东道国应对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转移的策略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6-30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状况 | 第16-28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规模 | 第17-21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方式 | 第21-24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集中的范围 | 第24-28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个别行业的外资有可能加速撤离 | 第28页 |
·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撤资现象 | 第28-29页 |
·跨国公司撤资之后,时机成熟重返中国 | 第29-30页 |
第3章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 | 第30-39页 |
·跨国公司自身原因引发撤资 | 第30-32页 |
·子公司经营不善或母公司经营状况不景气 | 第30页 |
·跨国企业母公司出于经营战略考虑 | 第30-31页 |
·收回前期投资成功的收益 | 第31页 |
·基于我国对跨国公司反避税措施的落实撤资 | 第31-32页 |
·跨国公司母国的状况引发撤资 | 第32-33页 |
·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32页 |
·母国经济衰退的连带效应 | 第32-33页 |
·我国的投资环境引发的撤资 | 第33-37页 |
·对外资的优惠和政策倾斜正逐步减少 | 第33-34页 |
·成本增加导致投资回报率低 | 第34-35页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优势丧失 | 第35-36页 |
·我国政府对于跨国公司引导和服务不到位 | 第36-37页 |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引发撤资 | 第37-39页 |
·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 | 第37-38页 |
·周边发展中国家竞相开放,投资环境多元化 | 第38-39页 |
第4章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影响 | 第39-45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 第39-43页 |
·增加失业率影响劳动者素质 | 第39-40页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影响GDP增长 | 第40-41页 |
·破坏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完整性 | 第41-42页 |
·潜在的金融风险增加 | 第42-43页 |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 第43-45页 |
·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大成长空间 | 第43页 |
·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格局调整 | 第43-44页 |
·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 第44-45页 |
第5章 我国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对策 | 第45-55页 |
·创新引资理念,提升外资服务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 第45-48页 |
·有针对性的改善我国的综合投资环境 | 第45-46页 |
·调整过于集中的外资来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 第46-47页 |
·培育产业集群,提升FDI根植性 | 第47-48页 |
·实现对外资政策和法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 第48-49页 |
·根据WTO基本规则,清理与其相抵触的政策 | 第48-49页 |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具有统一性、持续性的外资政策 | 第49页 |
·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和法律干预机制 | 第49-52页 |
·对跨国公司进行经营监测和撤资预警 | 第49-51页 |
·对于“非正常”撤资行为给予相应法律制裁 | 第51-52页 |
·对跨国公司的撤资进行后续跟进和引导 | 第52-54页 |
·引导跨国公司变撤资为区位转移 | 第52页 |
·引导撤资公司“再投资” | 第52-53页 |
·对于跨国公司撤资的事后补救 | 第53-54页 |
·以撤资为契机促进引资整体性战略布局建立 | 第54-55页 |
·发展“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战略的融合 | 第54页 |
·主动引资与主动“撤资”并行发展战略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