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琵琶论文

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琵琶音乐的发展--以琵琶协奏曲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1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页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7-10页
 三、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第10-11页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下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的琵琶音乐第11-25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琵琶音乐第11-20页
  一、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11-12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第12-14页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60年)第14-16页
  四、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第16-17页
  五、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第17-20页
 第二节 近现代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琵琶音乐(1912至今)第20-25页
  一、近现代曲项琵琶第20-22页
  二、琵琶协奏曲的产生第22-25页
第二章 琵琶协奏曲中中西音乐元素的融合第25-56页
 第一节 琵琶协奏曲的种类第25-28页
  一、琵琶与西洋管弦乐队第25页
  二、琵琶与民族管弦乐队第25-26页
  三、琵琶与钢琴第26-27页
  四、琵琶、第二主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双协奏曲)第27页
  五、琵琶、民族乐器组与管弦乐队第27页
  六、琵琶、人声与管弦乐队第27-28页
 第二节 调性与和声第28-37页
  一、西方大小调式与中国五声性调式的融合第28-30页
  二、大小调式和声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融合第30-37页
 第三节 节奏与节拍第37-42页
  一、“功能性均分律动”与“散板”的融合与交替第37-39页
  二、连音符的运用第39-42页
 第四节 旋律素材与发展手法第42-45页
  一、旋律素材第42-43页
  二、音乐发展手法第43-45页
 第五节 曲式结构第45-52页
  一、三部性原则的运用第45-47页
  二、奏鸣曲式原则的运用第47-52页
 第六节 琵琶演奏技法的拓展与创新第52-56页
  一、演奏技法的拓展第52-55页
  二、演奏技法的创新第55-56页
第三章 琵琶协奏曲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审美效应第56-68页
 第一节 中西方社会文化土壤中的审美心理第56-61页
  一、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第56-58页
  二、西方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第58-61页
 第二节 琵琶协奏曲的审美价值第61-65页
  一、自然与科学相融的美感第61-62页
  二、虚、实相生的美感第62页
  三、刚、柔并济的美感第62-63页
  四、融情与“礼”的美感第63-65页
 第三节 琵琶协奏曲与当代人审美心理需求及其发展的思考第65-68页
  一、琵琶协奏曲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第65页
  二、琵琶协奏曲发展的思考第65-68页
结语第68-70页
附录1: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采访第70-73页
附录2:琵琶协奏曲主要曲目第73-75页
附录3:参考文献第75-78页
 专著第75页
 学位论文第75-76页
 期刊论文第76-78页
 乐谱文献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德伯格《单簧管协奏曲》作曲技法与思维特征探析
下一篇:唢呐协奏曲《唤风》的演奏心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