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EMCV的分子生物学 | 第13-20页 |
·EMCV的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EMCV的蛋白结构及功能 | 第14-16页 |
·EMCV的毒力 | 第16-19页 |
·EMCV的流行情况 | 第19-20页 |
2 病毒细胞受体研究 | 第20-23页 |
·病毒细胞受体概述 | 第20-21页 |
·受体鉴定方法 | 第21-23页 |
·亲和层析 | 第21-22页 |
·病毒覆盖蛋白印迹法 | 第22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22页 |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 第22-23页 |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23页 |
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 第25-75页 |
第一章 EMCV对各类动物细胞感染性研究 | 第25-39页 |
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27-30页 |
·细胞复苏及传代培养 | 第27页 |
·细胞复苏 | 第27页 |
·传代培养 | 第27页 |
·EMCV接种细胞 | 第27-28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8页 |
·病毒总RNA提取 | 第28-29页 |
·逆转录(RT) | 第29页 |
·EMCV PCR扩增反应 | 第29-30页 |
·TCID_(50)测定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7页 |
·细胞的复苏及传代培养 | 第30页 |
·不同细胞感染EMCV的病变情况 | 第30-35页 |
·EMCV 3D基因的PCR验证 | 第35-36页 |
·不同细胞感染EMCV后TCID_(50)的测定 | 第36-37页 |
4 小结及分析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病毒覆盖蛋白印迹法筛选EMCV的细胞受体 | 第39-55页 |
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39-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2 试验步骤及方法 | 第40-44页 |
·病毒覆盖蛋白印迹法筛选脑心肌炎病毒受体 | 第40-42页 |
·BHK-21细胞复苏及传代培养 | 第40-41页 |
·BHK-21细胞膜蛋白的提取 | 第41页 |
·病毒覆盖蛋白印迹法检测膜蛋白 | 第41-42页 |
·质谱分析 | 第42-43页 |
·目的蛋白的脱色酶切 | 第42-43页 |
·质谱检测 | 第43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44页 |
·蛋白亲疏水性和跨膜结构域分析 | 第43页 |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3页 |
·蛋白质功能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3 结果 | 第44-53页 |
·BHK-21细胞膜蛋白的SDS-PAGE及VOPBA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目的蛋白的取得及质谱分析 | 第45-46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53页 |
·蛋白亲疏水性和跨膜结构域分析 | 第46-52页 |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2页 |
·蛋白质功能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4 小结和分析 | 第53-55页 |
第三章 膜联蛋白A2蛋白作为EMCV候选细胞的初步验证 | 第55-75页 |
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55页 |
·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2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56-67页 |
·膜联蛋白A2抗体竞争对病毒感染细胞的阻断作用 | 第56页 |
·非敏感细胞膜联蛋白A2功能的获得 | 第56-67页 |
·pMD18T-A2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56-61页 |
·pEGFP-C1-A2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61-63页 |
·pEGFP-C1-A2重组质粒转染sf9细胞 | 第63-64页 |
·膜联蛋白A2基因的转录表达检测 | 第64-65页 |
·膜蛋白A2的VOPBA分析 | 第65页 |
·病毒感染试验 | 第65-67页 |
3 结果 | 第67-74页 |
·膜联蛋白A2抗体竞争对病毒感染细胞的阻断作用 | 第67-68页 |
·非敏感细胞膜联蛋白A2的功能获得 | 第68-74页 |
·膜联蛋白A2基因的PCR扩增 | 第68-69页 |
·pMD18-T-A2载体的PCR及酶切验证 | 第69-70页 |
·pEGFP-C1-A2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70-71页 |
·pEGFP-C1-A2重组质粒转染sf9细胞 | 第71页 |
·膜联蛋白A2基因的转录表达检测 | 第71-72页 |
·膜联蛋白A2蛋白的VOPBA分析 | 第72页 |
·膜联蛋白A2在EMCV感染宿主细胞的作用 | 第72-74页 |
4 小结及分析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