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汽车疲劳耐久试验概述 | 第11-16页 |
| ·汽车疲劳试验方法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汽车疲劳耐久试验类型 | 第13页 |
| ·道路试验 | 第13-14页 |
| ·试验场耐久性试验 | 第14-15页 |
| ·试验室耐久性试验 | 第15-16页 |
| ·汽车疲劳耐久试验虚拟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 ·汽车疲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疲劳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 | 第20-28页 |
| ·循环载荷特征描述 | 第20-21页 |
| ·应力-寿命(S-N)曲线 | 第21-22页 |
| ·循环计数法 | 第22-24页 |
| ·单参数循环计数法 | 第22-23页 |
| ·二参数循环计数法 | 第23-24页 |
| ·疲劳累积损伤机理 | 第24-26页 |
| ·相对损伤原理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车辆仿真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28-46页 |
| ·虚拟仿真软件 Lms virtual lab 介绍 | 第28-29页 |
| ·整车仿真建模 | 第29-31页 |
| ·前悬架 | 第29页 |
| ·后悬架 | 第29-30页 |
| ·橡胶衬套刚度获取 | 第30-31页 |
| ·悬架 K&C 仿真和验证 | 第31-43页 |
| ·悬架系统的 K&C | 第32-33页 |
| ·前悬架试验对比结果 | 第33-38页 |
| ·后悬架试验对比结果 | 第38-43页 |
| ·装配整车模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虚拟迭代及载荷提取 | 第46-56页 |
| ·试验室耐久试验过程简介 | 第46页 |
| ·迭代原理 | 第46-48页 |
| ·虚拟迭代 | 第48-53页 |
| ·试验场路谱采集 | 第48-50页 |
| ·twr 迭代 | 第50-53页 |
| ·载荷谱提取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不同试验场道路对车身疲劳损伤贡献度分析 | 第56-62页 |
| ·Ncode 简要介绍 | 第56页 |
| ·相对损伤分析 | 第56-60页 |
| ·分析流程 | 第56-57页 |
| ·创造 S-N 曲线 | 第57-58页 |
| ·相对损伤计算 | 第58-60页 |
| ·不同试验场道路对车身疲劳损伤贡献度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