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 SUV 结构参数的意义 | 第12-14页 |
| ·车辆侧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国外车辆侧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国内车辆侧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车辆结构参数优化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整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18-35页 |
| ·Carsim 软件简介 | 第18-20页 |
| ·Carsim 的建模方法 | 第20-21页 |
| ·Carsin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21-28页 |
| ·簧上质量系统 | 第21-22页 |
| ·悬架系统 | 第22-25页 |
| ·轮胎系统 | 第25-26页 |
| ·转向系统 | 第26页 |
| ·制动系统 | 第26-27页 |
| ·传动系统 | 第27-28页 |
| ·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 | 第28页 |
| ·整车模型的验证 | 第28-34页 |
|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 | 第29-30页 |
| ·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 | 第30页 |
| ·蛇形试验 | 第30-31页 |
| ·稳态回转试验 | 第31-32页 |
|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SUV 侧翻稳定性的敏感度分析 | 第35-54页 |
| ·车辆侧翻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 第35-40页 |
| ·车辆静态侧翻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 ·车辆动态侧翻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38-40页 |
| ·车辆侧翻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40-43页 |
| ·车辆侧翻稳定性的客观评价 | 第40-43页 |
| ·车辆侧翻稳定性的主观评价 | 第43页 |
| ·车辆侧翻稳定性的敏感度分析 | 第43-53页 |
| ·试验设计 | 第43-49页 |
| ·侧翻稳定性的敏感度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SUV 侧翻稳定性的多目标优化 | 第54-71页 |
|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定义 | 第54页 |
| ·Pareto 解集和 Pareto 前沿 | 第54-56页 |
| ·常用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的介绍 | 第56-62页 |
| ·加权法 | 第56-58页 |
| ·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 | 第58-60页 |
| ·邻域交叉培育遗传算法(NCGA) | 第60-61页 |
| ·非劣分层遗传算法(NSGA-Ⅱ) | 第61-62页 |
| ·车辆侧翻性能的多目标优化 | 第62-68页 |
| ·多目标优化流程 | 第62-63页 |
| ·设计变量 | 第63-64页 |
| ·约束条件 | 第64页 |
| ·基于 NSGA-Ⅱ的车辆侧翻性能的多目标优化 | 第64-65页 |
| ·优化结果 | 第65-68页 |
| ·优化结果的验证 | 第68-70页 |
| ·鱼钩试验(Fishhook)工况 | 第68-69页 |
| ·J-转向(J-turn)工况 | 第69页 |
| ·双移线(Double-Lane Change)工况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全文总结 | 第71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1 试验矩阵 | 第78-79页 |
| 附录 2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所有目标的仿真结果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