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植物碳固定途径 | 第12-13页 |
·C3途径 | 第12页 |
·C4途径 | 第12-13页 |
·CAM途径 | 第13页 |
·C3与C4、CAM植物的光合碳同化效率差异原因 | 第13-15页 |
·CO_2浓缩机制(CO_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 第14页 |
·酶系统(Enzyme System) | 第14页 |
·光合产物 | 第14-15页 |
·影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光 | 第15页 |
·温度 | 第15页 |
·无机碳 | 第15页 |
·pH | 第15-16页 |
·如何判断植物的碳同化途径 | 第16-17页 |
·C4途径 | 第16-17页 |
·CAM途径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pH-drift | 第20-21页 |
·总碱度 | 第21页 |
·氧气交换速率 | 第21页 |
·显微结构观察 | 第21-22页 |
·光合关键酶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酶液的提取 | 第22页 |
·RuBisCO | 第22页 |
·PEPC | 第22-23页 |
·NAD-ME | 第23页 |
·NADP-ME | 第23页 |
·PPDK | 第23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3-24页 |
·叶面积 | 第24页 |
·CAM | 第24-25页 |
·昼夜酸碱变化 | 第24页 |
·昼夜羧化酶PEPC活性 | 第24页 |
·有机酸含量 | 第24-25页 |
·夜苹果酸含量 | 第25页 |
·苹果酸对PEPC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42页 |
·生长条件 | 第26页 |
·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面积 | 第26-27页 |
·叶片结构 | 第27页 |
·pH-drift | 第27-28页 |
·O_2变化的动力学曲线 | 第28-29页 |
·光合关键酶活性比较 | 第29-33页 |
·CAM特征 | 第33-42页 |
·夜酸度 | 第33-35页 |
·昼夜羧化酶PEPC活性 | 第35-37页 |
·有机酸含量 | 第37-38页 |
·苹果酸含量 | 第38-39页 |
·苹果酸对PEPC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龙舌草和海菜花的CCM与其他植物的CCM比较 | 第42-45页 |
·龙舌草CAM特征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