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发展的趋势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2章 局部放电理论及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8页 |
·局部放电的微观理论及特点 | 第20-21页 |
·局部放电微观理论 | 第20-21页 |
·局部放电的特点 | 第21页 |
·局部放电的种类 | 第21-22页 |
·内部放电 | 第21页 |
·电晕放电 | 第21-22页 |
·沿面放电 | 第22页 |
·局部放电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3-27页 |
·超声波放电在线监测单元设计 | 第25-26页 |
·超高频放电在线监测单元设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42页 |
·超声波放电检测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 第28-32页 |
·超声传感器的选择及介绍 | 第28-30页 |
·放大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31页 |
·A/D 转换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超高频放电检测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超高频传感器的选择 | 第33页 |
·超高频放大电路设计 | 第33页 |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33页 |
·检波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DSP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4-37页 |
·TMS320F2812 芯片 | 第34-36页 |
·DSP 开发系统的资源 | 第36-37页 |
·通信电路的设计 | 第37-38页 |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38-40页 |
·局部放电信号中常见干扰信号分析 | 第38-39页 |
·抗干扰技术介绍 | 第39-40页 |
·超声波放电检测电路实验测试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56页 |
·CCS3.3 开发软件 | 第42-43页 |
·超声波在线监测下位机的程序设计 | 第43-52页 |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3-44页 |
·信号采集程序的设计 | 第44-46页 |
·信号处理程序的设计 | 第46-48页 |
·液晶显示的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串口通信的程序设计 | 第49-52页 |
·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系统联调测试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基于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研究 | 第56-74页 |
·局部放电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57-62页 |
·特征提取的方法 | 第57-58页 |
·窗函数的选取 | 第58-59页 |
·放电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59-62页 |
·信息融合技术 | 第62-65页 |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62页 |
·信息融合的级别 | 第62-63页 |
·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 | 第63-65页 |
·D-S 证据理论 | 第65-67页 |
·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65-66页 |
·证据理论的组合规则 | 第66页 |
·证据理论的决策方法 | 第66-67页 |
·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信息融合过程 | 第67-69页 |
·特征层信息融合 | 第67-69页 |
·决策层信息融合 | 第69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放电信号模式识别方法 | 第69-70页 |
·实验测试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中英文摘要 | 第83-86页 |
中文摘要 | 第83-85页 |
英文摘要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