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逆变器并联的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前言 | 第7页 |
| ·数字控制策略 | 第7-12页 |
| ·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 ·逆变并联的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主从控制方式 | 第13-14页 |
| ·集中控制方式 | 第14-15页 |
| ·分布逻辑控制方式 | 第15页 |
| ·无线并联控制方式 | 第15-16页 |
| ·逆变并联控制策略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逆变并联系统均流解决方案 | 第1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2章 逆变器的设计 | 第19-38页 |
| ·主电路建模 | 第19-21页 |
| ·滤波电感优化设计 | 第21-27页 |
| ·脉宽调制方式 | 第27-30页 |
| ·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 第30-32页 |
| ·控制器参数的设计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逆变并联模型的分析 | 第38-48页 |
| ·系统模型分析 | 第38-41页 |
| ·环流分析 | 第41-47页 |
| ·环流特性 | 第41-44页 |
| ·幅值与频率差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滤波参数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无互联线并联模型分析 | 第48-63页 |
| ·功率理论基础 | 第48-51页 |
| ·频域分析 | 第48-50页 |
| ·时域分析 | 第50-51页 |
| ·有功与无功的分析 | 第51-53页 |
| ·传统的下垂控制法 | 第53-56页 |
| ·下垂控制算法表达式: | 第53-55页 |
| ·下垂参数的选取 | 第55-56页 |
| ·改进后的下垂控制法 | 第56-57页 |
| ·并联系统输出功率检测 | 第57-58页 |
| ·控制芯片及周边电路的介绍 | 第58-60页 |
| ·TMS320F2812 的说明 | 第58-59页 |
| ·DSP 的外围电路 | 第59-60页 |
| ·输出阻抗设计 | 第60-63页 |
| 第5章 实验与仿真 | 第63-69页 |
| ·仿真模型及控制算法 | 第63-64页 |
| ·仿真的实验结果 | 第64-6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控制流程图 | 第68页 |
| ·总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