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页 |
·技术路线 | 第7-8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8-9页 |
第二章 塔中隆起区域地质背景 | 第9-27页 |
·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格局 | 第9-12页 |
·奥陶系地层组构 | 第9-11页 |
·奥陶系区域沉积演化格局 | 第11-12页 |
·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分布 | 第12-16页 |
·海相碳酸盐岩不整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塔中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不整合特征 | 第15-16页 |
·断裂体系特征与构造演化 | 第16-19页 |
·塔中隆起断裂发育特征 | 第16-17页 |
·塔中隆起构造演化 | 第17-19页 |
·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带展布 | 第19-27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典型相标志 | 第19-25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 第27-45页 |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描述 | 第27-37页 |
·储集体物性特征 | 第27-28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28-33页 |
·储集类型划分及测井响应特征 | 第33-37页 |
·礁滩型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中高能沉积相带环境 | 第37页 |
·多成因岩溶作用改造 | 第37-39页 |
·多期次油气成藏过程 | 第39页 |
·风化壳层间岩溶型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第39-45页 |
·高能粒屑滩是层间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 第40页 |
·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纵向分带性和横向展布规模 | 第40-43页 |
·断层和裂缝是层间岩溶纵横发展的关键 | 第43-44页 |
·埋藏作用是改善深层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 | 第45-58页 |
·油气藏特征 | 第45-51页 |
·油气大面积分布,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 第45-47页 |
·油气藏无统一的边底水、局部发育定容水 | 第47-51页 |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3页 |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 第51-52页 |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 第52-53页 |
·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 | 第53-58页 |
·油气充注时间与期次 | 第53-55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 第58-63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58-61页 |
·古隆起是形成特大型凝析气田的地质基础 | 第58-59页 |
·优质烃源是碳酸岩大面积混源成藏的物质保障 | 第59页 |
·断裂、不整合面,缝洞系统是成藏最佳输导格架 | 第59-61页 |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方向 | 第61-63页 |
·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勘探潜力 | 第61-62页 |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潜力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