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苏里格苏14三维区盒8段和山1段储层精细描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7-8页
   ·技术路线第8-9页
第二章 沉积特征研究第9-21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9页
   ·划分、对比精细储层第9-11页
     ·划分的依据与原则第10页
     ·划分对比的步骤第10-11页
   ·确定标志层第11-12页
     ·主要标志第11-12页
     ·划分、对比及结果第12页
     ·气藏对比剖面第12页
   ·沉积微相研究第12-18页
     ·划分沉积相的标志第13-14页
     ·沉积微相划分第14-16页
     ·平面沉积的微相剖析第16-18页
   ·砂体平面分布情况第18-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有效砂体成因、规模和分布规律第21-33页
   ·有效砂体成因研究第21-22页
     ·有利岩石的空间分布受控于沉积微相第21页
     ·成岩作用决定后期孔隙结构的改造程度第21-22页
   ·物性及含气性分布特征第22-29页
     ·岩心分析物性特征第22-25页
     ·物性的岩电校正第25-26页
     ·物性平面分布变化特征第26-29页
   ·有效砂体厚度平面分布变化特征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储层综合评价第33-41页
   ·储层综合评价过程第33-35页
     ·选取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第33页
     ·选择储层聚类分析的参数第33-34页
     ·确定权系数第34页
     ·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分布特征第34-35页
   ·储层综合评价结果第35-39页
     ·盒 8 段各小层评价结果第35-37页
     ·山 1 段各小层评价结果第37-39页
   ·储层评价结果平面分布特征第39-40页
     ·盒 8 段储层评价结果平面分布特征第39页
     ·山 1 段储层评价结果平面分布特征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三维区地质建模研究第41-48页
   ·建模方法选择与建模思路第41-42页
   ·气藏三维地质模型第42-47页
     ·建模网格大小确定第42页
     ·三维构造模型建立第42页
     ·砂体厚度模型第42-43页
     ·三维属性模型第43-47页
     ·有效砂体厚度模型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有利富集区优选第48-54页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第48-51页
     ·构造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第48页
     ·沉积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第48-50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第50-51页
   ·有利富集区的优选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七章 结论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下一篇: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沉积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