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略缩词 | 第13-1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55页 |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概述 | 第15-22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危害 | 第15-16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病原学 | 第16-17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细菌与细菌的信号交流 | 第22-38页 |
·细菌群体感应机制概述 | 第22-24页 |
·LuxS与AI-2合成途径 | 第24-26页 |
·LuxS/AI-2参与的调控通路 | 第26-28页 |
·LuxS在甲基化循环(AMC)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LuxS与AI-2的功能研究进展 | 第30-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细菌与宿主的信号交流 | 第38-55页 |
·微生物内分泌学概述 | 第38-40页 |
·宿主的激素信号 | 第40-41页 |
·细菌对宿主激素信号的响应 | 第41-49页 |
·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 | 第49-53页 |
·细菌对宿主免疫分子的感应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2章 LuxS/AI-2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55-102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55-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64页 |
·菌株,细胞系和培养方法 | 第56-57页 |
·luxS互补菌株的构建 | 第57-58页 |
·APP表达谱芯片设计 | 第58页 |
·细菌总RNA的提取 | 第58页 |
·芯片杂交与扫描 | 第58-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荧光定量RT-PCR | 第59-60页 |
·AI-2分子的活性检测 | 第60页 |
·生物被膜形成检测 | 第60-62页 |
·粘附能力检测 | 第62页 |
·RbsB2重组蛋白的克隆与表达 | 第62-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92页 |
·RNA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 第64-65页 |
·表达谱芯片的杂交与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luxS突变体中差异表达基因概况 | 第66-68页 |
·对芯片结果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 | 第68页 |
·luxS突变体中与APP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68-80页 |
·LuxS和AI-2在APP生物被膜,粘附力和铁代谢中的功能 | 第80-84页 |
·luxS突变体中与APP甲硫氨酸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84-85页 |
·luxS突变体中与APP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85-89页 |
·APP在添加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力的检测 | 第89-90页 |
·APP在添加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AI-2分子水平的检测 | 第90-92页 |
·APP的RbsB2对AI-2分子结合能力的检测 | 第92页 |
·讨论 | 第92-100页 |
·LuxS和AI-2在APP毒力和感染中的作用 | 第92-97页 |
·LuxS和AI-2在APP代谢中的作用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第3章 儿茶酚胺类激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02-127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02-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3-105页 |
·菌株,细胞系和培养方法 | 第103页 |
·APP表达谱芯片设计 | 第103页 |
·细菌总RNA的提取 | 第103页 |
·芯片杂交与扫描 | 第103-104页 |
·数据分析 | 第104页 |
·荧光定量RT-PCR | 第104-105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05页 |
·生物被膜形成检测 | 第105页 |
·粘附能力检测 | 第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21页 |
·RNA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 第105-107页 |
·表达谱芯片的杂交与数据处理 | 第107页 |
·受到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调控的基因概况 | 第107-109页 |
·对芯片结果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 | 第109页 |
·受到Epi和NE共同调控的基因 | 第109-110页 |
·Epi调控的基因 | 第110-112页 |
·NE调控的基因 | 第112-118页 |
·Epi和NE对APP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118页 |
·Epi和NE对APP生物被膜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Epi和NE对APP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讨论 | 第121-125页 |
·微生物内分泌学与呼吸道病原菌 | 第121-123页 |
·儿茶酚胺对APP铁摄取基因的调控 | 第123页 |
·Epi和NE对APP的调控方式 | 第123-124页 |
·Epi和NE对APP毒力因子的调控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51页 |
附录 | 第151-179页 |
个人简历 | 第179-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