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西凹陷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

作者简介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油气成藏研究现状第18-21页
     ·富烃凹陷研究现状第21-22页
     ·辽西凹陷勘探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30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主要工作量第28页
     ·主要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30-43页
 §2.1 构造位置及单元划分第30-32页
     ·地质背景第30-31页
     ·单元划分第31-32页
 §2.2 构造演化特征第32-33页
 §2.3 沉积充填特征第33-43页
     ·层序地层格架第33页
     ·层序界面特征第33-35页
     ·层序地层特征第35-38页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38-40页
     ·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对比第40-43页
第三章 油气成藏条件第43-69页
 §3.1 烃源岩条件第43-49页
     ·有机质丰度第43-46页
     ·有机质类型第46-47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47-48页
     ·烃源岩条件对比第48-49页
 §3.2 储集条件第49-57页
     ·储集体类型及其分布第49-51页
     ·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第51-53页
     ·储集物性第53-57页
     ·储集条件对比第57页
 §3.3 盖层条件第57-60页
     ·区域盖层分布第57-58页
     ·质量评价第58-60页
 §3.4 生储盖组合第60-62页
     ·储盖组合特征第60页
     ·生储盖配置第60-61页
     ·生储盖条件对比第61-62页
 §3.5 圈闭条件第62-65页
     ·圈闭类型第62-64页
     ·圈闭规模第64-65页
     ·圈闭条件对比第65页
 §3.6 输导体系第65-69页
     ·断层第65-67页
     ·砂体第67页
     ·不整合面第67页
     ·输导体系组合第67-68页
     ·输导条件对比第68-69页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第69-96页
 §4.1 油气成藏机制第69-88页
     ·地层埋藏及演化第69-72页
     ·流体动力场及演化第72-80页
     ·烃源岩演化史第80-84页
     ·成藏时间第84-88页
 §4.2 油气来源与分布规律第88-94页
     ·原油物性第88页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第88-91页
     ·原油类型及来源第91-92页
     ·油气分布规律第92-94页
 §4.3 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对比第94-96页
第五章 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第96-118页
 §5.1 典型油气藏解剖第96-109页
     ·JZ9-3油田第96-99页
     ·JZ14-2含油气构造第99-102页
     ·SZ29-4含油气构造第102-104页
     ·SZ30-3构造第104-106页
     ·LD5-2油田第106-109页
 §5.2 油气成藏模式第109-112页
     ·成藏模式分类第109-110页
     ·成藏模式分布特征第110-111页
     ·不同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第111-112页
 §5.3 成藏主控因素第112-118页
     ·烃源岩控藏效应第112页
     ·断裂控藏效应第112-116页
     ·温压系统控藏效应第116页
     ·储层控藏效应第116-117页
     ·成藏主控因素对比第117-118页
第六章 主要认识与结论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推移式滑坡—抗滑桩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低渗卤水盆地CO2地质储存与联合卤水开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