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关键问题分析 | 第17-29页 |
·引言 | 第17页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总体框架 | 第17-19页 |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 第19-21页 |
·电子政务建设标准 | 第21-22页 |
·电子政务标准化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分析 | 第22页 |
·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 | 第22-25页 |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我国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概述 | 第23-24页 |
·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第25-28页 |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 第26页 |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概述 | 第26-27页 |
·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 | 第29-49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异构系统接口 | 第30-35页 |
·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技术 | 第30-33页 |
·电子政务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模型 | 第33-35页 |
·政务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 | 第35-45页 |
·异构系统接口核心元数据规范 | 第35-38页 |
·异构系统接口服务规范 | 第38-45页 |
·异构接口规范的实际应用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政务信息交换模式与共享策略 | 第49-71页 |
·引言 | 第49页 |
·政务信息交换的相关理论模式 | 第49-53页 |
·分布式异构信息交换模式 | 第49-50页 |
·集中式异构信息交换模式 | 第50-51页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模式 | 第51-53页 |
·政务信息交换C-D 模式研究 | 第53-57页 |
·C-D 模式总体技术框架 | 第53-54页 |
·C-D 模式的基本功能 | 第54-55页 |
·C-D 模式的工作流程 | 第55-57页 |
·C-D 模式中部门资源目录的邻接交换 | 第57-60页 |
·邻接交换方式的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目录信息的邻接交换 | 第58-60页 |
·基于贡献度的部门信息共享评价 | 第60-70页 |
·部门贡献度评价的概念 | 第60-61页 |
·模糊数学基础 | 第61-63页 |
·基于模糊理论的部门贡献度层次化评价方法 | 第63-67页 |
·部门信息资源贡献度应用实例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政务系统互联信息访问控制与安全传输 | 第71-87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访问控制策略与模型 | 第72-75页 |
·数据访问控制矩阵 | 第72-73页 |
·Bell-LaPadula 模型 | 第73-75页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模型 | 第75页 |
·政务信息交换中的多级访问控制模型及应用 | 第75-80页 |
·多级别安全访问控制MLS-AC 模型 | 第75-78页 |
·MLS-AC 模型在政务系统互联访问控制中的应用 | 第78-80页 |
·政务系统互联信息安全传输 | 第80-86页 |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保障 | 第80-81页 |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认证性保障 | 第81-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河北省法人库系统建设与应用实践 | 第87-111页 |
·引言 | 第87页 |
·建设目标 | 第87-88页 |
·建设方案设计 | 第88-97页 |
·网络系统设计 | 第88-89页 |
·数据系统设计 | 第89-91页 |
·应用系统设计 | 第91-95页 |
·系统安全设计 | 第95-97页 |
·建设规范 | 第97-103页 |
·元数据规范 | 第97-99页 |
·数据交换规范 | 第99-100页 |
·服务规范 | 第100-103页 |
·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技术 | 第103-107页 |
·信息交换服务设计 | 第103-105页 |
·数据共享机制与策略 | 第105-106页 |
·访问控制机制 | 第106-107页 |
·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概述 | 第107-109页 |
·运行实效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全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