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7页 |
1 蛋与蛋制品的安全 | 第13-14页 |
2 禽蛋安全的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3 量子点的性质与应用 | 第15-25页 |
·量子点的物理特性 | 第15页 |
·量子点的化学发光特性 | 第15-17页 |
·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 | 第15-16页 |
·荧光发射波长可调谐 | 第16页 |
·量子产率及光稳定性 | 第16页 |
·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 | 第16-17页 |
·具有特殊性质的量子点 | 第17-18页 |
·核壳结构量子点 | 第17页 |
·多色量子点 | 第17-18页 |
·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 第18-21页 |
·量子点的化学有机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量子点的水相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第20-21页 |
·量子点作为纳米荧光探针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量子点作为纳米荧光探针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量子点在农药和化学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量子点在食源性菌检测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4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两步加碱法可控制备高质量水溶性CdTE/Cd(OH)_2核壳结构量子点 | 第27-41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CdTe量子点的制备 | 第29页 |
·两步加NaOH法合成多色CdTe/Cd(OH)_2核壳结构量子点 | 第29-30页 |
·量子点的纯化 | 第30页 |
·量子点的材料表征 | 第30-31页 |
·荧光量子产率 | 第3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两步合成法中NaOH的浓度及时间的优化 | 第31-34页 |
·第一步加入NaOH的浓度及水浴时间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二步加入NaOH浓度及水浴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量子点的光谱性质及量子产率 | 第34-37页 |
·量子点的XRD分析 | 第37-38页 |
·量子点的TEM和HRTEM分析 | 第38-39页 |
·CdTE和CdTE/Cd(OH)_2量子点的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免疫荧光探针快速灵敏检测禽蛋中的沙门氏菌 | 第41-5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材料 | 第42页 |
·菌种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CdTe量子点的制备与纯化 | 第43-44页 |
·肠炎沙门氏菌的活化、培养和计数 | 第44页 |
·CdTe量子点与沙门氏菌抗体的偶联 | 第44-45页 |
·基于CdTe量子点建立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免疫荧光法 | 第45页 |
·量子点标记肠炎沙门氏菌荧光显微图像 | 第45页 |
·基于CdTe QDs-抗体纳米荧光探针特异性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量子点的材料表征 | 第46-48页 |
·CdTE量子点与肠炎沙门氏菌抗体偶联条件的优化 | 第48-50页 |
·基于CdTe量子点建立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免疫荧光法 | 第50-56页 |
·CdTe QDs-抗体荧光探针特异性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荧光光谱图 | 第50-51页 |
·CdTe QDs-抗体标记肠炎沙门氏菌荧光显微图像 | 第51页 |
·检测过程的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53页 |
·检测限与检测范围 | 第53-55页 |
·合成样品的测定 | 第55-56页 |
·蛋壳表面沙门氏菌的测定 | 第56页 |
3 结论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多色量子点作为免疫荧光探针同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三种食源性菌 | 第58-74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材料 | 第59页 |
·菌株 | 第59页 |
·试剂 | 第59页 |
·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多色量子点的制备 | 第60页 |
·三种食源性菌的活化、培养和计数 | 第60页 |
·多色量子点与抗体的偶联 | 第60-61页 |
·三种QDs-抗体免疫荧光探针同步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菌 | 第61-62页 |
·多色量子点标记细菌的荧光显微图像 | 第62页 |
·实际样品的制备与检测 | 第62-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多色量子点的光谱特性 | 第63-65页 |
·基于QDs-抗体免疫荧光探针同步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菌 | 第65-67页 |
·QDs-抗体标记细菌荧光显微图像 | 第67-68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8-73页 |
3 结论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多色量子点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测定微量肠炎沙门氏菌的研究 | 第74-8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79页 |
·实验材料 | 第75-77页 |
·菌株 | 第75页 |
·实际样品 | 第75页 |
·试剂 | 第75-76页 |
·仪器 | 第76-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9页 |
·两种量子点的制备和纯化 | 第77页 |
·两种量子点的光谱性质 | 第77页 |
·量子点与抗体偶联 | 第77-78页 |
·基于量子点建立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 第78页 |
·QDs_((D))-QDs_((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 第78页 |
·QDS_((D))-QDs_((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 | 第78-7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6页 |
·量子点的光谱性质 | 第79页 |
·量子点偶联前后的光谱性质 | 第79-80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80-81页 |
·QDS_((D))-Ab1浓度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影响 | 第81-82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 第82-84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84页 |
·合成样品的影响 | 第84-85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 | 第85-86页 |
3 结论 | 第86-8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8-93页 |
1 全文总结 | 第88-90页 |
2 创新之处 | 第90-91页 |
3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