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生产现状 | 第13-15页 |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 | 第13-14页 |
·山杏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山杏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山杏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山杏的光合生理特性 | 第15-16页 |
·山杏的抗寒生理特性 | 第16页 |
·山杏种质资源多样性 | 第16-17页 |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树木引种适应性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山杏引种种源地与引种地环境条件分析 | 第21-25页 |
·种源地自然概况 | 第21-23页 |
·引种地自然概况 | 第23页 |
·引种地与种源地的气候比较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试验 | 第2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6-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引种山杏出苗率、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 第28-30页 |
·引种山杏苗期生长量 | 第30-33页 |
·引种山杏苗木物候期 | 第33-34页 |
·引种山杏越冬力 | 第34-35页 |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评价 | 第35-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引种山杏光合生理特性 | 第43-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不同种源山杏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 | 第44-48页 |
·山杏丰产家系光合生理特性 | 第48-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6页 |
第五章 引种山杏抗寒生理特性 | 第56-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抗寒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56-58页 |
·抗寒生理特性评价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山杏家系抗寒生理特性 | 第59-61页 |
·山杏无性系抗寒生理特性 | 第61-6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