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应用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古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空间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理论指导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语料来源 | 第26-28页 |
第2章 现代汉语词缀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探讨 | 第28-51页 |
·术语名称 | 第28-36页 |
·术语名称种类 | 第28-30页 |
·各家术语名称的比较 | 第30-36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标准 | 第36-42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分类、范围和特点 | 第42-50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分类 | 第42-45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范围界定 | 第45-48页 |
·现代汉语词缀的特点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词缀 | 第51-77页 |
·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词缀 | 第51-65页 |
·于、乎 | 第52-58页 |
·然 | 第58-61页 |
·其、为 | 第61-65页 |
·句法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词缀 | 第65-75页 |
·着、了 | 第65-71页 |
·的、地、得_1 | 第71-72页 |
·关于“得_2”“不”等是否为中缀的探讨 | 第72-75页 |
·结构词汇化词缀形成的动因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状态词词缀 | 第77-97页 |
·状态词词缀的类型 | 第77-82页 |
·双音节叠音词缀 BB | 第77-81页 |
·单音节词缀、多音节词缀和非叠音的双音节词缀 | 第81-82页 |
·状态词词缀的来源 | 第82-86页 |
·状态词词缀的语用功能 | 第86-90页 |
·状态词词缀 BB 的读音 | 第90-96页 |
·词缀 BB 的读音现状 | 第90-92页 |
·词缀 BB 变读阴平的原因 | 第92-95页 |
·词缀 BB 读音规范化的建议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语言接触影响下的汉语词缀 | 第97-113页 |
·语言接触的基本理论 | 第97-98页 |
·语言接触影响汉语词缀的方式 | 第98-105页 |
·语言接触影响汉语词缀的程度 | 第105-110页 |
·语言接触对汉语构词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 第105-107页 |
·语言接触对汉语派生构词法的影响是细节的、局部的 | 第107-110页 |
·语言接触影响汉语词缀的原因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附录 | 第127-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