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平面向量引入高中教材的实际背景 | 第10-11页 |
·高中阶段引入平而向量的必要性 | 第11-15页 |
·向量在高中教材中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 第11-14页 |
·引入平面向量是为了几何代数化的需要 | 第14页 |
·引入向量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平面向量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16-24页 |
·教师问卷结果 | 第16-17页 |
·分析与思考 | 第17-18页 |
·学生卷问卷结果 | 第18-24页 |
第三章 现行数学教学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 第24-32页 |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 | 第24-25页 |
·灌输式教学模式 | 第24-25页 |
·讲练结合教学模式 | 第25页 |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 第25-32页 |
·现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 第26页 |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 第26-27页 |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交流能力 | 第27-32页 |
第四章 平面向量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新课程理念下应具备的教学理念 | 第32-33页 |
·探究教学理念 | 第32页 |
·研究性学习理念 | 第32页 |
·合作学习理念 | 第32-33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 第33页 |
·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数学教学 | 第33-35页 |
·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数学教学应有的特点 | 第35-38页 |
·动手实践 | 第35-36页 |
·自主探索 | 第36页 |
·合作交流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 | 第38-48页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 | 第39-43页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三个改变 | 第39页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内涵 | 第39-40页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 第40页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动车组" | 第40-41页 |
·培训好小组长,让其发挥领导作用 | 第41-43页 |
·搞好评价,激发热情 | 第43-48页 |
·课堂方面 | 第45页 |
·活动方面 | 第45页 |
·检测评价 | 第45-48页 |
第六章 平面向量导学案 | 第48-74页 |
·平面向量概念及物理意义导学案 | 第48-49页 |
·自学提纲 | 第48-49页 |
·探究、合作、展示 | 第49页 |
·向量的加法及几何意义导学案 | 第49-52页 |
·自学提纲 | 第50-51页 |
·探究合作展示 | 第51-52页 |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运算 | 第52-54页 |
·自学提纲 | 第52-53页 |
·探究、合作、展示 | 第53-54页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导学案 | 第54-57页 |
·自学提纲 | 第54-56页 |
·合作、探究、展示 | 第56-57页 |
·平面向量基础过关检测 | 第57-61页 |
·向量语言的转化与翻译 | 第61-63页 |
·高考对平面向量的考查(高三复习用) | 第63-72页 |
·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 | 第64页 |
·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 | 第64-65页 |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 第65-66页 |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的结合 | 第66-68页 |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与融合 | 第68-72页 |
·对我校新课改的总结、反思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1 | 第77-79页 |
附录2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