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含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中小股东的基本含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中小股东权益易受损的原因分析 | 第17-19页 |
一、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17页 |
二、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所处的地位不平等 | 第17页 |
三、目标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不平等 | 第17-18页 |
四、司法救济途径不完善,股东诉讼制度缺乏操作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9-31页 |
第一节 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9-24页 |
一、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 第20-23页 |
二、自愿要约收购制度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反收购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4-26页 |
一、反收购制度存在的价值 | 第25页 |
二、反收购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三、反收购制度的立法不足 | 第26页 |
第三节 控股股东义务与董事义务立法现状 | 第26-28页 |
一、控股股东义务立法现状与不足 | 第26-28页 |
二、董事义务立法现状与不足 | 第28页 |
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8-30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8-29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不足 | 第29-30页 |
第五节 股东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0-31页 |
一、股东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0-31页 |
二、股东诉讼制度的立法不足 | 第3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评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英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评析 | 第31-35页 |
一、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 第31-32页 |
二、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 | 第32-34页 |
三、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页 |
四、股东诉讼制度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美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评析 | 第35-37页 |
一、要约收购期间生效时间 | 第35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 | 第35-36页 |
三、董事信义义务及判断规则 | 第36页 |
四、股东诉讼适应范围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我国香港地区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评析 | 第37-38页 |
一、强制要约收购触发条件 | 第37页 |
二、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情形 | 第37-38页 |
三、收购要约期限的规定 | 第38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完善建议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完善要约收购制度 | 第39-40页 |
一、完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 第39-40页 |
二、完善自愿要约收购制度 | 第40页 |
第二节 完善反收购制度 | 第40-44页 |
一、提高立法等级 | 第40页 |
二、建立倾向于中小股东的反收购制度模式 | 第40-42页 |
三、完善反收购所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 第42页 |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完善控股股东与董事义务 | 第44-46页 |
一、完善控股股东义务的内容及判断标准 | 第44-45页 |
二、完善董事义务的内容及判断标准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6-47页 |
一、完善信息公开对象 | 第46页 |
二、完善信息公开方式 | 第46页 |
三、加大对信息披露不实的惩罚力度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完善股东诉讼制度 | 第47-48页 |
一、缩小对股东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47页 |
二、扩大股东诉讼被告的范围 | 第47页 |
三、完善股东间接诉讼的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