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12-19页 |
·单交叉口信号控制 | 第12-14页 |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 | 第14页 |
·区域信号协调控制 | 第14-16页 |
·交通控制子区划分 | 第16-17页 |
·智能控制方法 | 第17-19页 |
·所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基于交通需求的单交叉口智能控制方法 | 第22-37页 |
·概述 | 第22页 |
·已有方法的模型特性和应用特点 | 第22-25页 |
·单交叉口定时控制 | 第22-23页 |
·单交叉口感应控制 | 第23-24页 |
·单交叉口自适应控制 | 第24-25页 |
·基于交通需求的单交叉口智能控制方法 | 第25-31页 |
·根据车辆到达情况确定实际绿灯时间 | 第25-26页 |
·根据交通需求分时段确定相位序列和各相位的最大绿灯时间 | 第26-31页 |
·基于交通需求的单交叉口智能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31-36页 |
·交叉口的物理拓扑结构 | 第31页 |
·仿真研究 | 第31-35页 |
·仿真小结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最大绿波带优化模型的干线智能协调控制 | 第37-50页 |
·概述 | 第37页 |
·最大绿波带优化模型 | 第37-42页 |
·相同带宽干线绿波带最大化问题 | 第37-40页 |
·不同带宽干线绿波带最大化问题 | 第40-42页 |
·干线智能协调控制 | 第42-44页 |
·系统结构 | 第42-43页 |
·上层干线协调层 | 第43-44页 |
·下层执行控制层 | 第44页 |
·基于最大绿波带优化模型的干线智能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44-48页 |
·干线的物理拓扑结构 | 第44-45页 |
·干线交通流不占优情况 | 第45-46页 |
·干线交通流占优情况 | 第46-4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子区划分的区域绿波智能协调控制 | 第50-67页 |
·概述 | 第50-51页 |
·子区动态划分方法 | 第51-57页 |
·子区初次粗划分 | 第52-53页 |
·子区再次细划分 | 第53-54页 |
·子区划分流程 | 第54-56页 |
·子区的动态调整 | 第56-57页 |
·环路绿波带最大化优化模型 | 第57-58页 |
·区域绿波智能协调控制 | 第58-59页 |
·基于子区划分的区域绿波智能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59-66页 |
·路网描述 | 第60-61页 |
·所比较的控制优化策略 | 第61-62页 |
·仿真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