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振动故障与故障诊断 | 第11-14页 |
| ·故障诊断方法分类 | 第11-12页 |
| ·故障诊断过程 | 第12-14页 |
| ·振动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振动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振动故障分形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振动故障压缩重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振动故障模式分类方法概述 | 第23-25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总体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26页 |
| ·本文的总体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2 振动信号的非线性(混沌和分形)分析 | 第29-59页 |
| ·振动信号的选取及相空间重构技术 | 第29-35页 |
| ·振动信号的选取 | 第29-31页 |
| ·相空间重构技术 | 第31-35页 |
| ·振动信号的混沌特性分析 | 第35-46页 |
| ·递归图分析 | 第36-38页 |
| ·CLY 方法分析 | 第38-40页 |
| ·功率谱分析 | 第40-42页 |
| ·混沌与超混沌分析 | 第42-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振动信号的分形特性分析 | 第46-58页 |
| ·Hurst 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改进 | 第46-47页 |
| ·多重分形谱的计算方法和改进 | 第47-50页 |
| ·实验及分析 | 第50-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3 振动故障自适应分段自仿射压缩降噪特征提取方法 | 第59-73页 |
| ·分形自仿射理论 | 第59-61页 |
| ·仿射变换 | 第59-60页 |
| ·迭代函数系统 IFS 的概念 | 第60页 |
| ·拼贴定理(College Theorem) | 第60-61页 |
| ·局部 IFS | 第61页 |
| ·分形插值 | 第61-63页 |
| ·分形插值原理 | 第61页 |
| ·分形插值方法 | 第61-63页 |
| ·自适应分段自仿射压缩降噪特征提取方法及分析 | 第63-66页 |
| ·等分段自仿射压缩算法描述及其分析 | 第63-64页 |
| ·自适应分段自仿射压缩故障特征提取方法描述及分析 | 第64-65页 |
| ·重构故障特征提取性能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 ·自适应分段自仿射压缩降噪特征提取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 ·仿真信号自适应分段自仿射压缩降噪特征提取结果及分析 | 第66-69页 |
| ·实测振动信号自适应分段压缩降噪特征提取结果及分析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4 混沌分形特征的 SVDD 振动异常辨识方法 | 第73-89页 |
| ·混沌和分形特征 | 第73-76页 |
| ·最大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 | 第73-74页 |
| ·关联维数 | 第74页 |
| ·容积维数(盒维数) | 第74-76页 |
| ·广义分形维数 | 第76页 |
| ·支持向量数据域描述(SVDD)算法分析 | 第76-78页 |
| ·SVDD 算法 | 第76-77页 |
| ·异常辨识 | 第77-78页 |
| ·SVDD 的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故障特征选取 | 第78-79页 |
| ·实验仿真与应用分析 | 第79-87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9-82页 |
| ·各种特征量组合的性能评价 | 第82-85页 |
| ·轴承振动故障诊断结果及分析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5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的振动故障诊断 | 第89-105页 |
| ·MF-DFA 方法估计多重分形谱 | 第89-92页 |
| ·估计广义 Hurst 指数 | 第89-91页 |
| ·估计多重分形谱 | 第91-92页 |
| ·多重分形谱参数提取故障特征分析 | 第92页 |
| ·实测振动信号分析 | 第92-103页 |
| ·振动信号多重分形性分析 | 第92-96页 |
| ·多重分形谱参数作为特征分析 | 第96-102页 |
| ·振动故障诊断分析 | 第102-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6 奇异值分解及形态滤波的振动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 第105-117页 |
| ·奇异值分解 | 第105-107页 |
| ·奇异值降噪原理 | 第105-106页 |
| ·带噪故障信号提取阶次的确定 | 第106-107页 |
| ·带噪故障信号形态滤波提取故障特征 | 第107-109页 |
| ·形态学运算 | 第107-108页 |
| ·形态滤波结构元素的选取 | 第108-109页 |
| ·仿真分析及振动信号实例分析 | 第109-116页 |
| ·仿真分析 | 第109-112页 |
| ·振动信号实例分析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7 结论和展望 | 第117-121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7-1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18-119页 |
| ·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7页 |
| 附录 | 第137-138页 |
| A. 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7页 |
| B. 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7-138页 |
| C. 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情况 | 第138页 |
| D. 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