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称谓语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称谓语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称谓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材料来源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大荔亲属称谓语及其演变 | 第13-19页 |
| ·大荔亲属称谓词 | 第13-17页 |
| ·血亲亲属——父系亲属 | 第13-15页 |
| ·血亲亲属——母系亲属 | 第15-16页 |
| ·姻亲亲属——妻系亲属 | 第16-17页 |
| ·姻亲亲属——夫系亲属 | 第17页 |
| ·大荔亲属称谓语的演变 | 第17-19页 |
| 第3章 大荔社会称谓语及其特点 | 第19-24页 |
| ·一般意义上的大荔社会称谓语 | 第19-21页 |
| ·通称 | 第19页 |
| ·职业称 | 第19-20页 |
| ·专称 | 第20页 |
| ·特征称 | 第20-21页 |
| ·大荔亲属称谓语的社会化用法 | 第21页 |
| ·社会称谓语的缺失 | 第21-23页 |
| ·社会称谓语的特点 | 第23-24页 |
| ·称谓语使用的城乡差异 | 第23页 |
| ·称谓语使用的城市趋同倾向 | 第23-24页 |
| 第4章 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 第24-28页 |
| ·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 第24-26页 |
| ·社会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 第26页 |
| ·寒暄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 第26-28页 |
| 总结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