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已有成果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基本状况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写作思路及研究期望 | 第11-12页 |
第2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和政治文化环境 | 第12-16页 |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第12-13页 |
·对马列主义的吸收与发展 | 第13-14页 |
·对历史环境的把握和超越 | 第14-16页 |
第3章 毛泽东音乐思想的代表性论述 | 第16-30页 |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第16-23页 |
·《讲话》后延安音乐发展的新作品 | 第16-19页 |
·《讲话》后文艺的发展方向 | 第19-21页 |
·两条战线斗争 | 第21-23页 |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 第23-30页 |
·艺术、音乐要有民族性 | 第24页 |
·中国音乐有自己的规律 | 第24页 |
·越做越中国化,要洋为中用 | 第24页 |
·要有多种的表现的形式 | 第24页 |
·乐器是工具,关键在使用 | 第24-25页 |
·要改造、依靠音乐家 | 第25-30页 |
第4章 毛泽东音乐思想的政治文化影响 | 第30-37页 |
·戏曲文艺观在建国后的政策化体现 | 第30页 |
·改戏改人改制 | 第30-32页 |
·“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 第32-33页 |
·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愤懑 | 第33-37页 |
第5章 文革的戏曲和文艺观极端化 | 第37-43页 |
·《海瑞罢官》和文革的灾难 | 第37-38页 |
·“样板戏”修改与欣赏 | 第38-39页 |
·复归与怀旧 | 第39-43页 |
·地方戏《园丁之歌》的解禁 | 第40-41页 |
·古装戏录制与最后的皈依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