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国内外代表性英文报纸对中国气候变化议题的建构--基于框架和认称者的分析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8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8-19页
  一、 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报道的研究概述第8-9页
  二、 国内外有关中国气候变化报道的研究概述第9-14页
  三、 框架分析第14-17页
  四、 认称者分析第17-18页
  五、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第19-20页
  一、 研究问题第19页
  二、 研究假设第19-20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1-30页
 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简介第21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1-22页
 第三节 关键概念的操作化定义第22-25页
  一、 框架第22-23页
  二、 认称者第23-24页
  三、 框架和认称者的相关性第24-25页
 第四节 研究样本采集第25-28页
  一、 分析单位的选择第25-26页
  二、 时间范围的选择第26-27页
  三、 抽样方法第27-28页
 第五节 类目建构第28-29页
 第六节 编码与信度检验第29-30页
第三章 研究发现第30-41页
 第一节 全球英文媒体有关中国的气候变化报道的地区及数量分布特征第30-32页
 第二节 国内外媒体框架使用的特点第32-36页
  一、 框架使用总体情况第32页
  二、 国内外媒体框架使用的异同第32-36页
 第三节 国内外媒体认称者使用的特点第36-38页
 第四节 框架和认称者的相关性分析第38-41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41-48页
 第一节 报道框架分析第41-43页
  一、 共同点:道义评判框架和道德框架分别使用最多第41-42页
  二、 不同点:国外较国内使用更多冲突框架和经济后果框架第42-43页
 第二节 认称者分析第43-44页
 第三节 三组认称者与框架的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第四节 小结:媒体在气候变化议题建构中所起的四个作用第45-48页
  一、 气候变化议题的设置者第45-46页
  二、 气候变化知识的解释者第46页
  三、 气候变化谈判的助推者第46-47页
  四、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沟通者第47-48页
第五章 结语第48-53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概述第48页
 第二节 具体研究结论及建议第48-52页
  一、 国内外媒体构建的共同之处:共同发挥四种作用第49页
  二、 国内外媒体构建的不同之处:新闻价值观及文化差异造成新闻报道差异第49-50页
  三、 气候的政治:科学议题背后的国际舆论战,亟待提升气候变化国际传播力第50-51页
  四、 气候信息传播研究:结合多种学科理论或视角创新研究第51-52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一:编码表及编码说明第58-63页
附录二:图表目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学研究--以韩国真人秀《两天一夜》为例
下一篇:《环球时报》关于“3.11”地震的报道呈现的日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