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流域水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指数法 | 第11-12页 |
·基于数学方法的水质评价方法 | 第12页 |
·基于“3S”技术的水质时空特征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特征法 | 第13页 |
·参数法 | 第13-14页 |
·数学评价法 | 第14页 |
·营养状况指数法 | 第14-15页 |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河流健康的内涵 | 第15-16页 |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16页 |
·河流健康评价标准 | 第16-17页 |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课题的提出、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9-20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南苕溪青山湖流域概况 | 第23-25页 |
·水文气象概况 | 第23-24页 |
·地貌植被概况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3 青山湖流域水质评价 | 第25-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采样点布置 | 第25-26页 |
·监测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信息熵理论 | 第26-27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27-29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综合权重 | 第30-32页 |
·综合评价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青山湖流域富营养化研究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采样点布置 | 第35-36页 |
·监测方法 | 第36页 |
·叶绿素 a 分析 | 第36-37页 |
·青山湖流域叶绿素 a 含量分析 | 第36-37页 |
·叶绿素 a 与其他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因子分析 | 第37-39页 |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39-43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5 青山湖流域河流健康评价 | 第45-59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5-46页 |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6-48页 |
·河流健康指标度量 | 第48-51页 |
·河流生境状况 | 第48-49页 |
·水文状况 | 第49页 |
·水质状况 | 第49-50页 |
·水生生物 | 第50-51页 |
·社会状况 | 第51页 |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 第51-56页 |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隶属度 | 第52-54页 |
·指标权重 | 第54-55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隶属度分析 | 第56-57页 |
·指标权重分析 | 第57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