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当前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差分卫星定位技术的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1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2 北斗/GPS差分定位原理 | 第15-41页 |
·引言 | 第15页 |
·差分定位 | 第15-17页 |
·差分GNSS简介 | 第15页 |
·差分卫星定位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差分GNSS分类 | 第16-17页 |
·坐标系统 | 第17-19页 |
·坐标系 | 第18-19页 |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19页 |
·北斗和GPS | 第19-22页 |
·GPS | 第19-20页 |
·北斗 | 第20-21页 |
·北斗和GPS的对比 | 第21-22页 |
·观测模型 | 第22-28页 |
·GPS双差观测模型 | 第23-25页 |
·北斗双差观测模型 | 第25-26页 |
·组合双差观测模型 | 第26-28页 |
·最小二乘算法 | 第28-30页 |
·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30-34页 |
·整周模糊度概述 | 第30页 |
·LAMBDA算法 | 第30-33页 |
·模糊度确定技术 | 第33-34页 |
·位置坐标解算 | 第34-35页 |
·定位精度分析 | 第35-39页 |
·测量误差 | 第35-37页 |
·卫星的几何分布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北斗/GPS双模组合定位的实现和实际问题的研究 | 第41-49页 |
·北斗星座布局的影响及处理 | 第41-43页 |
·问题描述 | 第41-42页 |
·应对策略 | 第42-43页 |
·上下星处理策略 | 第43-45页 |
·问题描述 | 第43-44页 |
·应对策略 | 第44-45页 |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 第45-48页 |
·问题描述 | 第45-46页 |
·应对策略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北斗/GPS双模差分定位系统的试验及验证 | 第49-59页 |
·北斗/GPS双模差分系统试验 | 第49-50页 |
·试验方案 | 第49-50页 |
·试验设备及条件 | 第50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57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1-52页 |
·接收机数据有效率分析 | 第52-53页 |
·精度分析 | 第53-54页 |
·差分定位的基线矢量误差分析 | 第54-57页 |
·试验结论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