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导言: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初始地平线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萌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摘要》 | 第14-19页 |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出发点 | 第14-16页 |
(一)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出发点——从“一般劳动”到“异化劳动” | 第14-15页 |
(二)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转折点——从“异化劳动”到“对象化”、“外化劳动” | 第15-16页 |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 第16-19页 |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 | 第16-18页 |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分工理论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19-24页 |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立足点——现实历史中个人的物质生产 | 第19-20页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 第20-24页 |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 | 第20-23页 |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工理论存在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资本论》及其手稿 | 第24-32页 |
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 | 第24-32页 |
(一)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分工产生原因的探讨 | 第24-25页 |
(二)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分工发展阶段的探讨 | 第25-28页 |
(三) 马克思对分工进一步概况 | 第28-32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精神实质 | 第32-41页 |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 | 第32-33页 |
二、马克思分工理论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 第33-36页 |
(一) 马克思分工理论批判的是旧式分工 | 第33-35页 |
(二) 何为旧式分工以及旧式分工存在的基础 | 第35-36页 |
(三) 旧式分工的特点以及旧式分工的实质 | 第36页 |
三、马克思分工理论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 | 第36-41页 |
(一) 何为新式分工以及新式分工的特点和实质 | 第37页 |
(二) 实现新式分工的手段、措施 | 第37-41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当前的指导意义 | 第41-45页 |
一、我国分工的现状、性质及其未来走向 | 第41-42页 |
二、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指导意义 | 第42-45页 |
(一) 马克思分工理论为“解放、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 第42-43页 |
(二) 马克思分工理论为“以人为本”做了最好的价值导向 | 第43页 |
(三) 马克思分工理论为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