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大豆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膨胀素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膨胀素的发现 | 第12页 |
·膨胀素的家族及进化历史 | 第12-13页 |
·膨胀素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膨胀素的生物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膨胀素对生长的调节 | 第15-17页 |
·膨胀素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17页 |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9-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4页 |
·农杆菌菌液的制备 | 第24-25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4页 |
·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24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转化子的 PCR 检测 | 第24-25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25-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27-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抗性植株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观察指标 | 第29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9页 |
·转 GmEXPA4 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解剖学观察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观察指标 | 第30页 |
·大豆 GmEXPA4 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30-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植物表达载体 PBI-EXPA4 的构建 | 第34-35页 |
·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 | 第35-36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36-38页 |
·抗性植株的 PCR 检测 | 第38-39页 |
·转 PBI-EXPA4 基因植株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39-42页 |
·转化植株与野生型不同天数平均株高及节间长比较 | 第39-40页 |
·转化植株与野生型对照叶片数目的比较 | 第40-41页 |
·转化植株与野生型对照叶片长度的比较 | 第41页 |
·转化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花和果的比较 | 第41-42页 |
·转 GmEXPA4 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解剖学观察 | 第42-43页 |
·大豆 GmEXPA4 基因的 Real-time PCR 检测 | 第43-46页 |
·转 PBI-EXPA4 植株 RNA 提取 | 第43-44页 |
·GmEXPA4 基因的 Real-time PCR 检测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对拟南芥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拟南芥株高及节间长度的影响 | 第46页 |
·对拟南芥叶片数目及叶片长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拟南芥花和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47页 |
·对拟南芥植株解剖学的影响 | 第47-48页 |
·膨胀素 GmEXPA4 基因转入拟南芥植株的表达情况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