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违规动因的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文章框架和创新点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文章框架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 第16-21页 |
·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 | 第16-17页 |
·内幕交易行为 | 第17-18页 |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行为 | 第18-20页 |
·财务舞弊行为 | 第20-21页 |
·上市公司违规动因相关问题研究 | 第21-26页 |
·大股东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动因 | 第21-23页 |
·获取、维持上市资格动因 | 第23-24页 |
·获取超额收益动因 | 第24-26页 |
·文献评述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 第27-36页 |
·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 | 第27-30页 |
·非公允关联购销与资金占用行为 | 第27-28页 |
·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行为 | 第28-29页 |
·资产重组行为 | 第29-30页 |
·内幕交易行为 | 第30-31页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内幕交易行为 | 第30页 |
·大股东的内幕交易行为 | 第30-31页 |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行为 | 第31-32页 |
·募集资金的使用进度、金额与计划不符 | 第31-32页 |
·募集资金的非项目使用行为 | 第32页 |
·财务舞弊行为 | 第32-36页 |
·收入、费用的财务舞弊行为 | 第33页 |
·资产的财务舞弊行为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违规动因分析 | 第36-43页 |
·大股东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动因 | 第36-38页 |
·大股东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定义 | 第36-37页 |
·大股东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的行为特点 | 第37-38页 |
·获取、维持上市资格动因 | 第38-40页 |
·获取上市资格动因分析 | 第38-39页 |
·维持上市资格动因分析 | 第39-40页 |
·获取超额收益动因 | 第40-43页 |
·公司内部人员获取超额收益动因 | 第40页 |
·上市公司获取超额收益动因 | 第40-43页 |
第五章 违规动因与违规行为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43-52页 |
·公司概况 | 第43-44页 |
·违规行为分析 | 第44-50页 |
·非公允关联购销行为 | 第45-46页 |
·资金占用行为 | 第46-47页 |
·非公允租赁行为 | 第47-48页 |
·其他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 | 第48-49页 |
·内幕交易行为 | 第49-50页 |
·违规动因分析 | 第50-52页 |
第六章 违规动因与违规行为的对应分析 | 第52-58页 |
·研究假设 | 第52-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4页 |
·对应分析 | 第54-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