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8页 |
缩略语 | 第18-19页 |
导论 | 第19-34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19-2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5页 |
三、董事注意义务的立法现状 | 第25-32页 |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一章 董事注意义务基本理论 | 第34-77页 |
第一节 董事注意义务释义 | 第34-51页 |
一、董事注意义务的概念 | 第34-40页 |
二、若干辨析 | 第40-43页 |
三、董事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 | 第43-48页 |
四、董事注意义务与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 | 第48-51页 |
第二节 董事义务产生的根据 | 第51-60页 |
一、英美法系 | 第51-53页 |
二、大陆法系 | 第53页 |
三、评析 | 第53-56页 |
四、董事承担注意义务的理论根据 | 第56-60页 |
第三节 董事注意义务的法定化 | 第60-64页 |
一、公司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60-62页 |
二、抑制公司经营者权力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 | 第62-63页 |
三、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 第63-64页 |
第四节 谁负有注意义务和董事对谁负有注意义务 | 第64-77页 |
一、公司中谁负有注意义务 | 第64-70页 |
二、董事对谁负有注意义务 | 第70-77页 |
第二章 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的意义和方法 | 第77-94页 |
第一节 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的意义 | 第77-80页 |
一、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的意义 | 第77-79页 |
二、我国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评析 | 第79-80页 |
第二节 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的方法 | 第80-94页 |
一、董事注意义务类型化的路径选择 | 第80-84页 |
二、董事注意义务案例的实证分析 | 第84-94页 |
表1:董事注意义务案例表 | 第84-91页 |
表2:董事注意义务案例类型化数据 | 第91-92页 |
表3:董事注意义务案例诉因分布情况 | 第92-94页 |
第三章 董事注意义务的类型化(一)——积极作为的注意义务 | 第94-130页 |
第一节 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注意义务 | 第94-99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94-96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96-98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98-99页 |
第二节 及时了解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注意义务 | 第99-104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99-101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01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01-104页 |
第三节 合理调查并谨慎地做出商业决策的注意义务 | 第104-112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04-109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09-110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10-112页 |
第四节 获得相应技能的注意义务 | 第112-115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12-113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13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13-115页 |
第五节 提供信息暨不误导的注意义务 | 第115-119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15-117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17-118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18-119页 |
第六节 监督的注意义务 | 第119-126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19-122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22-123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23-126页 |
第七节 其他积极作为的注意义务 | 第126-130页 |
一、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的注意义务 | 第126-128页 |
二、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职责的注意义务 | 第128-130页 |
第四章 董事注意义务的类型化(二)——消极不作为的注意义务 | 第130-146页 |
第一节 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注意义务 | 第130-140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30-134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34-135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35-140页 |
第二节 不得受他人控制的注意义务 | 第140-142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140-141页 |
二、有关立法 | 第141页 |
三、理论阐述 | 第141-142页 |
第三节 其他消极不作为的注意义务 | 第142-146页 |
一、不得浪费公司资产的注意义务 | 第142-144页 |
二、不得泄露公司秘密的注意义务 | 第144-146页 |
第五章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146-173页 |
第一节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46-149页 |
一、理论准备不充分 | 第146页 |
二、立法规定不完善 | 第146-149页 |
第二节 商业判断规则与董事注意义务 | 第149-155页 |
一、商业判断规则概述 | 第149-152页 |
二、商业判断规则与董事注意义务 | 第152-153页 |
三、商业判断规则的引入 | 第153-155页 |
第三节 董事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155-165页 |
一、概说 | 第155-157页 |
二、确定判断标准的原则 | 第157-159页 |
三、适用判断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159-160页 |
四、我国董事注意义务判断标准的现实选择和改造 | 第160-165页 |
第四节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165-173页 |
一、域外法制和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65-166页 |
二、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完善的依据和构想 | 第166-167页 |
三、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完善的具体建议和说明 | 第167-173页 |
结语 | 第173-175页 |
附件一:董事注意义务的判例法历史发展 | 第175-185页 |
附件二:部分案例基本案情 | 第185-198页 |
附件三:案例索引 | 第198-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15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