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3-30页 |
·企业文化 | 第13-21页 |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 第13-15页 |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构成 | 第15-19页 |
·企业文化的含义 | 第15-16页 |
·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 第16-19页 |
·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公司领导者 | 第19页 |
·社会民族文化 | 第19页 |
·外来文化影响 | 第19页 |
·政治影响 | 第19-20页 |
·顾客影响 | 第20页 |
·企业的传统文化影响 | 第20页 |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20-21页 |
·导向作用 | 第20页 |
·凝聚作用 | 第20页 |
·规范作用 | 第20-21页 |
·辐射作用 | 第21页 |
·激励作用 | 第21页 |
·主动干预作用 | 第21页 |
·决策支持作用 | 第21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1-23页 |
·心理契约的理论基础: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心理契约概念的发展 | 第22-23页 |
·心理契约和企业文化关系 | 第23-30页 |
·企业文化与员工心理契约相互交融 | 第25-26页 |
·心理契约角度分析企业文化系统 | 第26页 |
·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的关系 | 第26-28页 |
·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结构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公司经营现状及企业文化现阶段的特征 | 第30-44页 |
·公司背景介绍 | 第30-31页 |
·公司基本经营现状 | 第31-37页 |
·公司业务 | 第31-32页 |
·财务状况 | 第32页 |
·内部管理 | 第32-33页 |
·员工状况 | 第33-34页 |
·生产效率 | 第34页 |
·客户维护 | 第34-35页 |
·公司福利 | 第35-36页 |
·外部联系 | 第36-37页 |
·总经理 | 第37页 |
·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 第37-44页 |
·从企业“硬件”分析企业文化: | 第38-40页 |
·战略(strategy) | 第38-39页 |
·结构(Structure) | 第39页 |
·制度(Systems) | 第39-40页 |
·从企业“软件"分析企业文化 | 第40-43页 |
·风格(Style) | 第40页 |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alues) | 第40-41页 |
·人员(Staff) | 第41-42页 |
·技能(Skills) | 第42-43页 |
·企业文化与麦肯锡7S框架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从心理契约角度探寻公司企业文化现状的成因 | 第44-55页 |
·公司企业文化病态的根源 | 第44页 |
·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和违背 | 第44-55页 |
·员工心理契约问卷调查分析 | 第45-47页 |
·员工满意度方面 | 第47-50页 |
·公司离职率方面 | 第50-51页 |
·员工工伤事件处理 | 第51-53页 |
·员工消极怠工事件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 第55-60页 |
·整合员工心理契约,使之与企业文化靠拢 | 第55-56页 |
·增强“企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 | 第56-58页 |
·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 第56-57页 |
·为员工做好职业规划,提供相应培训 | 第57页 |
·树立企业“英雄人物”榜样 | 第57页 |
·从“人治”转化为“法治” | 第57-58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8页 |
·增强“员工责任”建设企业文化 | 第58-60页 |
·加强员工对公司的信心 | 第58-59页 |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 第59页 |
·开展增收节支的活动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