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 | 第19-37页 |
·国外IPO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8页 |
·信息不对称的理论 | 第19-24页 |
·信息对称的理论 | 第24-26页 |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6-27页 |
·其他理论 | 第27-28页 |
·国内IPO研究动态综述 | 第28-35页 |
·对西方抑价理论的检验研究 | 第28-31页 |
·IPO抑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32页 |
·制度背景与IPO抑价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与抑价概述 | 第37-49页 |
·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 | 第37-40页 |
·固定价格发行机制 | 第37页 |
·累计投标询价制 | 第37-38页 |
·拍卖发行机制 | 第38-39页 |
·混合发行机制 | 第39-40页 |
·我国IPO定价机制的演变过程 | 第40-44页 |
·固定价格阶段(1990—1998) | 第40-41页 |
·首次市场化改革阶段(1999—2001) | 第41页 |
·控制市盈率定价阶段(2002—2004) | 第41-42页 |
·询价机制阶段(2005年至今) | 第42-44页 |
·我国IPO定价及抑价情况的初步分析 | 第44-47页 |
·我国IPO情况总体分析 | 第44-45页 |
·我国询价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抑价分析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两阶段询价制下的IPO价格形成研究 | 第49-61页 |
·引言 | 第49-51页 |
·模型描述 | 第51-52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51页 |
·询价的两个阶段描述 | 第51-52页 |
·模型及分析 | 第52-57页 |
·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报价策略分析 | 第52-53页 |
·机构投资者初步询价阶段报价策略分析 | 第53-56页 |
·模型结论 | 第56-57页 |
·模型结果验证 | 第57-59页 |
·实证分析 | 第57-58页 |
·实例说明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单阶段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的进化博弈分析 | 第61-77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进化博弈理论基础 | 第62-67页 |
·进化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分类 | 第63-64页 |
·进化博弈论的核心概念—进化稳定策略和模仿者动态 | 第64-66页 |
·进化博弈论的应用现状 | 第66-67页 |
·进化博弈论应用于新股发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67-68页 |
·询价对象报价行为与IPO价格形成的进化博弈模型 | 第68-74页 |
·模型假设 | 第68页 |
·模型建立 | 第68-70页 |
·不同询价对象抑价预期下模型分析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6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背景下新股抑价率的分解 | 第77-93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后新股抑价率统计 | 第78-82页 |
·样本选取 | 第78-79页 |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与新股抑价率统计分析 | 第79-82页 |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背景下的新股抑价分解 | 第82-91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随机边界模型介绍 | 第83-85页 |
·研究设计 | 第85-86页 |
·询价机制改革前后的实证分析 | 第86-91页 |
·结论 | 第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7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背景下的IPO抑价新股投机成因研究 | 第93-107页 |
·引言 | 第93-94页 |
·我国股票市场的新股投机行为描述 | 第94-95页 |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后新股投机行为比较 | 第95-98页 |
·样本选取及变量选择 | 第95-96页 |
·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后新股投机行为对比 | 第96-98页 |
·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 | 第98-104页 |
·研究设计 | 第98-100页 |
·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实证研究 | 第100-103页 |
·两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后对比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实证结论 | 第104页 |
·对抑制新股过度投机的建议 | 第104-107页 |
8 结论 | 第107-11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研究展望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附录 | 第123页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获奖 | 第123页 |
B:参与研究的课题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