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5页
     ·碳排放第12-13页
     ·碳不平等第13-14页
     ·地区第14-15页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9-23页
   ·地区碳不平等的测度第19-20页
   ·碳不平等的特征和趋势第20-21页
   ·影响地区碳不平等的因素第21-22页
   ·文献述评第22-23页
3 中国碳不平等测度的理论基础第23-41页
   ·不平等测度理论第23-32页
     ·两种基本范式第23-26页
     ·分配的统计方法第26-28页
     ·排序和占优第28-30页
     ·不平等度量的公理第30-32页
   ·测度方法与指标第32-39页
     ·基本统计分布方法第32-34页
     ·基尼(Gini)系数第34-36页
     ·广义熵(Generalized Entropy)指数第36-37页
     ·阿特金森(Atkinson)指标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中国地区碳排放的测算第41-55页
   ·中国碳排放的测算第41-46页
     ·测算方法第41-43页
     ·数据来源第43-45页
     ·测算结果第45-46页
   ·中国碳排放地区特点第46-54页
     ·省份碳排放情况第46-49页
     ·三大区域碳排放情况第49-51页
     ·八大区域碳排放情况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中国地区碳不平等的测度第55-77页
   ·碳洛伦兹曲线第55-64页
     ·数学推导第55-56页
     ·传统洛伦兹曲线与序列第56-63页
     ·广义洛伦兹曲线第63-64页
   ·地区碳不平等的度量第64-73页
     ·度量指标的计算第65-66页
     ·省际碳不平等的度量与分析第66-68页
     ·东中西部碳不平等的度量与分析第68-70页
     ·八大经济区碳不平等的度量与分析第70-73页
   ·地区碳排放差异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7页
6 中国地区碳不平等的驱动因素分析第77-107页
   ·影响地区碳排放的因素第77-79页
     ·Kaya 恒等式分析第77-78页
     ·IPAT 模型分析第78-79页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第79-92页
     ·“脱钩”分析第80-85页
     ·碳库兹涅茨曲线(CKC)第85-92页
   ·碳排放决定方程第92-106页
     ·计量模型构建第92-93页
     ·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第93-96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96-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 中国地区碳不平等的分解第107-123页
   ·夏普里值分解方法第107-110页
   ·省际碳不平等的分解第110-113页
   ·东中西部碳不平等分解第113-117页
   ·八大经济区域碳不平等分解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3-129页
   ·主要结论第123-126页
   ·政策建议第126-128页
   ·研究展望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附录第139-140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9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9-140页
附表 1 1997—2010 年各省份 CO2排放总量第140-141页
附表 2 1997-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
下一篇:考虑专利保护的再制造及闭环供应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