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39页
   ·选题缘由第11-21页
     ·学术研究基点第11-16页
     ·平衡发展和改革实践诉求视角第16-21页
   ·界定失衡与平衡发展第21-28页
     ·失衡、均衡与平衡概念理解第21-26页
     ·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第26-28页
   ·透过中国模式及争论探讨失衡第28-31页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第31-39页
     ·研究内容框架第31-33页
     ·主要工作及意义第33-35页
     ·主要创新之处第35-39页
2 经济发展失衡研究的基础理论及文献支持第39-63页
   ·理论研究基础和方法论第39-50页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第39-44页
     ·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第44-50页
   ·增长经济学与失衡评判第50-55页
     ·经济增长的量化及认知第50-53页
     ·增长波动与总量失衡第53-55页
   ·发展经济学和失衡审视第55-60页
     ·如何衡量发展第55-57页
     ·中国改革与发展失衡第57-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3 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特征事实和研究总结第63-103页
   ·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第63-75页
     ·经济总量失衡第64-68页
     ·结构性失衡第68-75页
   ·区域失衡与地区差距:地方竞争第75-86页
     ·区域失衡发展历程及特征事实第76-78页
     ·从“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赶超”第78-82页
     ·区域发展与失衡的机理解释第82-86页
   ·城乡失衡与收入分配第86-94页
     ·城乡失衡发展及收入不平等的事实描述第86-92页
     ·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总结第92-94页
   ·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的统一解释第94-102页
     ·开放经济发展视角理解外部失衡第94-95页
     ·国际收支不平衡与内外失衡第95-98页
     ·外部失衡的内因考察第98-99页
     ·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的一般性解释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4 开放条件下的发展失衡的动态趋向:内“因”外“挫”第103-122页
   ·土地与增长、发展的关系第103-109页
     ·来自理论启示的中国解读第103-105页
     ·土地推高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大转型第105-106页
     ·制度和体制研究大背景:土地与户籍制度设计第106-109页
   ·世界格局演变及亚洲发展展望第109-111页
   ·亚洲国家发展的绝对优势:人口总量与结构第111-119页
     ·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口和经济发展扫视第113-116页
     ·中国的亚洲地位与人口转变第116-119页
   ·大国经济发展忧思:外资和外贸视野下的中国地缘经济安全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5 中国内外经济平衡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思路第122-160页
   ·扭转思路,突破认识局限第122-131页
     ·发展拐点和跨越第122-126页
     ·改革时点和方向第126-128页
     ·超越“经济”认识“社会”:以改革促发展第128-131页
   ·投资平衡为先导,破除区域失衡——资本和劳动配比第131-137页
     ·投资的地区和城乡平衡第132-134页
     ·城乡与区域联动的平衡之路第134-137页
   ·一揽子市场化改革计划:界定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的边界第137-143页
     ·辩证看待以财政为平衡之手破除失衡第137-140页
     ·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第140-141页
     ·汇率调整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相机推进第141-143页
   ·注重社会建设,超越发展经济的认识局限:城市化之路第143-154页
     ·中国城市化认知第143-147页
     ·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平衡和消费平等第147-151页
     ·提升农转非居民城市社会适应性的思路第151-154页
   ·消除外部失衡:外部经济发展思路第154-157页
   ·本章小结第157-160页
6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60-164页
   ·研究结论第160-161页
   ·研究展望第161-164页
致谢第164-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202页
附录第202-203页
 A. 研究论述的实地调研和论文(已发表、即将发表、工作论文)以及课题支持第202-203页
  A.1 专著和课题报告第202页
  A.2 已发表部分论文第202页
  A.3 评论文章第202-203页
  A.4 部分与博士论文相关的工作论文第203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满足答辩要求)第203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第203页
 D. 学术奖励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销系统中多供应商多零售商的分层优化与双混合协同补货策略
下一篇: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