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琥珀酸的理化性质、功能和用途 | 第9页 |
·理化性质 | 第9页 |
·琥珀酸的功能和用途 | 第9页 |
·琥珀酸及其衍生物的潜在市场前景及展望 | 第9-10页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 | 第10-11页 |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琥珀酸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谷氨酸棒杆菌产琥珀酸代谢工程改造 | 第13-14页 |
·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 | 第14-16页 |
·大肠杆菌好氧发酵生产琥珀酸 | 第16-18页 |
·系统生物学与大肠杆菌产琥珀酸代谢工程改造 | 第18-19页 |
·基元模式分析与大肠杆菌琥珀酸代谢工程改造 | 第19-21页 |
·CASOP 菌种优化策略 | 第21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选题背景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4-30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4-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9页 |
·主要溶液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PCR 反应 | 第30页 |
·DNA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 第30-31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酶切体系 | 第32页 |
·去磷酸化体系 | 第32-33页 |
·连接体系 | 第33页 |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4页 |
·λRed重组系统的诱导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4-3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5页 |
·PCR片段浓缩 | 第35页 |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35页 |
·大肠杆菌插入抗性基因敲除(λRed重组系统) | 第35-36页 |
·抗性标记的弹出 | 第36页 |
·引物的设计和基因测序 | 第36页 |
·摇瓶发酵 | 第36页 |
·分批补料发酵 | 第36-37页 |
·大肠杆菌发酵产物的测定 | 第37页 |
·葡萄糖的测定 | 第37-38页 |
·基元模式分析和CASOP的计算 | 第38页 |
·CASOP算法介绍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64页 |
·CASOP 模拟 | 第39-47页 |
·大肠杆菌中心碳代谢网络构建 | 第39-40页 |
·根据ω_γ (r_ j)值分析相关反应对琥珀酸得率和产率的重要性 | 第40-44页 |
·根据反应的重要性ω_γ (r _j)值模拟靶点总结 | 第44页 |
·根据Z_ 2 (r_ j)值正负模拟代谢工程靶点 | 第44-46页 |
·羧化反应的模拟分析 | 第46-47页 |
·基元模式数目的变化 | 第47页 |
·大肠杆菌产琥珀酸代谢工程改造 | 第47-55页 |
·sdhA基因的敲除和抗性片段的弹出 | 第47-48页 |
·多基因的敲除 | 第48-49页 |
·aceB 和aceA 基因启动子置换 | 第49-52页 |
·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乙醛酸循环操作子基因aceK、aceA和aceB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4页 |
·基因aceK、aceA、aceB和pyc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4-55页 |
·工程菌的生长和琥珀酸摇瓶发酵表征 | 第55-62页 |
·靶点基因敲除对大肠杆菌好氧条件下产琥珀酸的影响 | 第56-58页 |
·过表达乙醛酸酶基因对大肠杆菌好氧条件下产琥珀酸的影响 | 第58-59页 |
·过表达基因pyc或ppc对大肠杆菌好氧条件下产琥珀酸的影响 | 第59-60页 |
·基因pyc表达水平对大肠杆菌好氧条件下产琥珀酸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发酵优化 | 第62-64页 |
·酵母抽提物浓度对菌株ZJG13-1Y生产琥珀酸的影响 | 第62页 |
·菌株ZJG13-1Y分批补料发酵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