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16-22页 |
·术语解释 | 第16-17页 |
·反馈 | 第16页 |
·纠错 | 第16-17页 |
·范文参考 | 第17页 |
·输出假设 | 第17-18页 |
·注意假设 | 第18-19页 |
·过程写作法 | 第19页 |
·语言产出的三个维度 | 第19-20页 |
·本次反馈研究同以上理论之间的联系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关于教师纠错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有关范文参考反馈的研究 | 第24-27页 |
·范例写作法 | 第24-25页 |
·写作重塑 | 第25-26页 |
·范文参考反馈 | 第26-27页 |
·前人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 第27-28页 |
·优点 | 第27页 |
·不足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29-30页 |
·实验设计 | 第30-32页 |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变量 | 第31-32页 |
·分组 | 第32页 |
·假设验证 | 第32-33页 |
·任务步骤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研究方法 | 第36-42页 |
·先导实验 | 第36页 |
·受试 | 第36-37页 |
·前测 | 第37页 |
·对干扰变量的控制 | 第37-38页 |
·写作材料 | 第38页 |
·测量方法 | 第38-40页 |
·流利性 | 第39页 |
·准确性 | 第39页 |
·复杂性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统计方法 | 第40-41页 |
·问卷调查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前测结果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假设一结果 | 第43页 |
·假设二结果 | 第43-44页 |
·假设三结果 | 第44-45页 |
·假设四结果 | 第45页 |
·假设五结果 | 第45-46页 |
·S假设结果汇总 | 第46-47页 |
·问卷调查与结果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假设一 | 第49-50页 |
·假设三 | 第50-51页 |
·假设五 | 第51页 |
·假设二与假设四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启示和局限性 | 第53-55页 |
·主要发现 | 第53页 |
·启示 | 第53-54页 |
·本研究的局限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82页 |
附录一 教师纠错范例 | 第60-61页 |
附录二 参考范文 | 第61-64页 |
附录三 漫画材料 | 第64-73页 |
附录四 计算流利性、准确性、句法复杂性和词汇多样性的样本 | 第73-77页 |
附录五 调查问卷 | 第77-78页 |
附录六 问卷结果 | 第78-81页 |
附录七 本文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