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公路路况调查和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沥青路面加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类型及维修措施 | 第15-29页 |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15-23页 |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 | 第15-17页 |
·沥青路面水损害 | 第17-20页 |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 | 第20-22页 |
·其他病害 | 第22-23页 |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主要维修措施 | 第23-29页 |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维修措施 | 第23-25页 |
·沥青路面水损害维修措施 | 第25-27页 |
·沥青路面车辙维修措施 | 第27页 |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的维修措施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路况调查与评价 | 第29-54页 |
·路况调查与评价的程序 | 第29-30页 |
·路面使用性能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30-45页 |
·路面状况指数调查及评价 | 第31-35页 |
·路面行驶质量调查及评价 | 第35-38页 |
·路面车辙调查及评价 | 第38-40页 |
·路面抗滑能调查及评价 | 第40-42页 |
·路面强度调查及评价 | 第42-45页 |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综合评价 | 第45-51页 |
·基于集值迭代法的主观权重系数确定 | 第46-47页 |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客观权重系数确定 | 第47-49页 |
·组合赋权确定各评价指标最终权重 | 第49-51页 |
·渝长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结果及等级 | 第51-54页 |
第四章 路面加铺层方案确定 | 第54-64页 |
·路面加铺罩面主要形式和结构 | 第54-56页 |
·常用路面加铺层结构形式 | 第54-55页 |
·加铺层设计方法 | 第55-56页 |
·路面加铺层主要材料 | 第56-60页 |
·路面加铺层沥青混合料 | 第57-58页 |
·路面粘结材料 | 第58-60页 |
·推荐方案的确定 | 第60-62页 |
·工程实例 | 第62-64页 |
·渝长高速公路概况 | 第62页 |
·渝长高速路面加铺维修方案确定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特殊路段关键技术研究 | 第64-73页 |
·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原因分析及处治 | 第64-68页 |
·事故易发路段数据调查 | 第64-66页 |
·渝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 第66-67页 |
·处治对策 | 第67-68页 |
·桥面铺装维修技术要点 | 第68-73页 |
·桥面铺装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 | 第69页 |
·渝长高速公路桥面破损状况评价 | 第69-70页 |
·渝长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的维修处治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渝长高速公路路面加铺施工技术及效果 | 第73-88页 |
·渝长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病害及维修处治措施 | 第73-77页 |
·渝长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病害类型 | 第73-74页 |
·裂缝的维修 | 第74-76页 |
·唧泥的维修 | 第76页 |
·坑洞(沉陷)的维修 | 第76-77页 |
·波浪、拥包的维修 | 第77页 |
·渝长高速公路原路面局部翻修 | 第77-82页 |
·原沥青结构层上、中面层的翻修 | 第78-79页 |
·沥青面层的整体铣刨 | 第79-81页 |
·铣刨整个面层(三层)及基层、底基层的情况 | 第81-82页 |
·渝长高速公路原路面处治后加铺罩面方案 | 第82-84页 |
·渝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加铺效果 | 第84-88页 |
·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84-85页 |
·沥青路面加铺效果检测结果 | 第85-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页 |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92页 |
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