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20-22页 |
一.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概念界定 | 第22-30页 |
(一) 责任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22-25页 |
1. 责任的含义 | 第22-24页 |
2. 责任的特征 | 第24-25页 |
(二) 责任感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1. 责任感的含义 | 第25页 |
2.责任感的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三)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第26-28页 |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第26-28页 |
2.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第28页 |
(四)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 第28-30页 |
二.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学理依据 | 第30-35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二) 伦理学相关理论 | 第32页 |
(三) 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32-33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 | 第33-35页 |
三.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 第35-48页 |
(一)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 第35-42页 |
1.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 第36-37页 |
2.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二)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8页 |
1. 90 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 第42-43页 |
2. 家庭教育望子成龙的心态对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对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 第44-46页 |
4. 社会转型的冲击对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 第46-48页 |
四.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 第48-61页 |
(一) 确立责任主体地位是培养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首要前提 | 第48-50页 |
1. 要有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 第48页 |
2. 要有正确教育自我的能力 | 第48-49页 |
3. 要有正确调控自我的能力 | 第49页 |
4. 要有正确规范自我的能力 | 第49-50页 |
(二)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 | 第50-55页 |
1. 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50-51页 |
2. 转变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 第51-53页 |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 第53-55页 |
(三)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基础 | 第55-57页 |
1. 参加社会实践 | 第55-56页 |
2. 创造实践机会 | 第56-57页 |
(四) 塑造和谐文化环境是增强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条件 | 第57-58页 |
1. 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 第57页 |
2. 营造理性的家庭关爱氛围 | 第57-58页 |
3. 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 第58页 |
4.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58页 |
(五) 建立长效机制是增强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保障 | 第58-61页 |
1. 建立制约机制 | 第59页 |
2. 制定激励措施 | 第59-60页 |
3. 建立长效机制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课题情况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