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欺负状态、亲社会价值取向及其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受欺负学生的研究综述第10-17页
     ·受欺负的概念第10-11页
     ·受欺负的形式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5页
     ·受欺负学生的身心表现和人际关系第15-17页
   ·亲社会价值取向研究综述第17-21页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概念第17-19页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第19-20页
     ·关于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第20-21页
   ·人际关系满意感研究综述第21-25页
     ·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定义第21页
     ·关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理论第21-23页
     ·人际关系满意感的测量方法第23页
     ·获得人际关系满意感原因的研究第23-25页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5-34页
   ·问题提出第25-26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5页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第25页
     ·研究目的第25-26页
     ·研究意义第26页
   ·研究设计第26-34页
     ·研究假设第26-27页
     ·研究对象第27-28页
     ·研究方法第28页
     ·研究工具第28-34页
4 研究结果第34-41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欺负的表现及特点第34-36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欺负特点分析第34-35页
     ·小学中高年级受欺负学生与不受欺负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状况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差异性分析第35-36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欺负的模型建构第36-41页
     ·儿童受欺负情况与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相关分析第36-37页
     ·亲社会价值取向在受欺负学生及其人际关系满意感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第37-39页
     ·结构方程模型建构第39-41页
5 讨论第41-46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欺负总体情况第41-42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特点分析第42-43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特点分析第43-45页
   ·预测模型分析第45-46页
6 研究总结第46-49页
   ·研究结论第46页
   ·教育启示第46-48页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附录第57-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现状的研究--以成都市实验小学为例
下一篇:凉山州初中多民族班级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