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概述 | 第15-24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公民 | 第15页 |
·公民素养 | 第15-16页 |
·公民教育 | 第16页 |
·公民素养教育 | 第16-17页 |
·公民教育与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关系 | 第17页 |
·国外公民素养教育的理论成果及教育实践 | 第17-21页 |
·国外公民教育的理论成果 | 第17-19页 |
·国外公民教育的成功经验 | 第19-21页 |
·我国公民素养教育的历史流变 | 第21-24页 |
·我国近代公民教育理念的产生 | 第21-22页 |
·新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 第22页 |
·当代中国公民素养教育的发展 | 第22-24页 |
3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价值取向 | 第24-30页 |
·公民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 第24页 |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4-26页 |
·我国公民自我赋权的需要 | 第26-27页 |
·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环境的需要 | 第27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7-30页 |
·当代文化价值和传统文化人格相统一 | 第27-28页 |
·“世界公民”教育理念和“国家公民”教育理念相统一 | 第28-29页 |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多元文化认同相统一 | 第29-30页 |
4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伦理道德意识相对滑坡 | 第30页 |
·民主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 第30-31页 |
·公民参与精神和能力不强 | 第31-32页 |
·公民主体意识相对淡薄 | 第32页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传统的“臣民”文化取向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公民的责任意识与个人自由主义理念的冲突 | 第33页 |
·系统的公民素养教育体系的缺失 | 第33-34页 |
·公民素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偏离 | 第34-36页 |
5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途径设计 | 第36-43页 |
·途径设计的理论构想 | 第36-40页 |
·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第36页 |
·坚持科学的教育原则 | 第36-37页 |
·建立合理的内容体系 | 第37-38页 |
·构建可行的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 | 第39-40页 |
·多渠道教育途径的构建 | 第40-43页 |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 第40页 |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40-41页 |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在通道 | 第41页 |
·搭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平台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