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识读:家庭生命化教育 | 第8-18页 |
(一) 家庭生命化教育的概念提出 | 第8-14页 |
1. 生命与教育 | 第8-9页 |
2. 生命化教育 | 第9-14页 |
3. 家庭生命化教育 | 第14页 |
(二) 家庭生命化教育的诠释 | 第14-18页 |
1. 家庭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家庭生命化教育的特征 | 第15-18页 |
3. 家庭生命化教育的与学校生命化教育的不同 | 第18页 |
二、解析: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生命化教育 | 第18-2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 文献法 | 第19页 |
2. 参与观察 | 第19页 |
3. 深度访谈 | 第19页 |
(二)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特点 | 第19-22页 |
1. 生理方面 | 第20页 |
2. 心理方面 | 第20-21页 |
3. 学习方面 | 第21页 |
4. 交往方面 | 第21页 |
5. 生活方面 | 第21-22页 |
(三) 家庭教育的访谈,观察资料 | 第22-28页 |
1. 小A的家庭教育的研究 | 第22-25页 |
2. 小B的家庭教育的访谈记录 | 第25-26页 |
3. 小C的家庭教育的访谈记录 | 第26-27页 |
4. 一家培训学校的观察记录 | 第27-28页 |
三、分析: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落差 | 第28-30页 |
(一) 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出现落差 | 第28-29页 |
(二) 家长的封闭管理方式与孩子的交友需要出现落差 | 第29页 |
(三) 家长的重智轻德、重身轻心与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期出现落差 | 第29页 |
(四) 家长的过多干涉和孩子的独立性要求存在落差 | 第29-30页 |
(五) 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出现落差 | 第30页 |
四、建构: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生命化教育的范本 | 第30-36页 |
(一) 建立平等关系,成为真心朋友 | 第31页 |
(二) 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丰富孩子的思想 | 第31-32页 |
(三)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责任意识 | 第32-33页 |
(四) 创造机会,拓宽孩子的交际范围 | 第33-34页 |
(五) 正确看待游戏,建立合理观念 | 第34-35页 |
(六) 创设轻松氛围,拥有快乐童年 | 第35页 |
(七) 鼓励广泛兴趣,形成各自特色 | 第35-36页 |
(八) 相信孩子潜能,挖掘巨大潜力 | 第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