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生成及性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6页 |
| ·纳米气泡介绍 | 第10-12页 |
| ·检测方法及材料 | 第12-18页 |
| ·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 ·光谱 | 第13页 |
| ·快速冷冻 | 第13页 |
| ·石英晶体微天平 | 第13页 |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13-14页 |
| ·中子散射技术 | 第14页 |
| ·基底 | 第14-16页 |
| ·高序热解石墨(HOPG) | 第15-16页 |
| ·液体 | 第16-17页 |
| ·气体种类 | 第17-18页 |
| ·生成方法 | 第18-23页 |
| ·醇水替换及快速加热 | 第18-19页 |
| ·电化学法 | 第19-21页 |
| ·控制温度和气体含量 | 第21-23页 |
| ·溶解,污染物及稳定性 | 第23-25页 |
| ·纳米气泡包含气体 | 第23-24页 |
| ·气体扩散 | 第24页 |
| ·动态平衡模型 | 第24-25页 |
| ·其它可能性 | 第25页 |
| ·优先的尺寸及分布 | 第25-28页 |
| ·优先的尺寸 | 第25-26页 |
| ·气体的移动性 | 第26-27页 |
| ·接触角 | 第27-28页 |
| ·固液界面上的耗散层 | 第28-31页 |
| ·固液体系 | 第28页 |
| ·长程引力 | 第28-30页 |
| ·三相系统(水,空气,固体) | 第30-31页 |
| ·纳米气层 | 第31-34页 |
|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AFM 研究纳米气泡的生成及性质 | 第36-52页 |
| ·实验材料、试剂和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 ·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 | 第37页 |
|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7-39页 |
| ·纳米气泡成像的力 | 第37-38页 |
| ·纳米气泡的生成 | 第38-39页 |
| ·纳米气泡的证实 | 第39-49页 |
| ·纳米气泡沿 HOPG 生长 | 第39-40页 |
| ·不同模式下的纳米气泡 | 第40-41页 |
| ·纳米气泡的力学性质 | 第41-45页 |
| ·纳米气泡的力曲线 | 第41-42页 |
| ·不同的力对纳米气泡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纳米气泡在针尖的作用下合并 | 第43-44页 |
| ·纳米气泡在水流的冲刷下合并 | 第44-45页 |
| ·纳米气泡的接触角 | 第45-49页 |
| ·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替换水生成的纳米气泡 | 第49-52页 |
| 第三章 纳米气泡的其它存在性及证实 | 第52-62页 |
| ·AFM 研究纳米气泡的其它生成方法及存在性 | 第52-56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3-56页 |
| ·纳米气泡的生成与 HOPG 的搁置时间 | 第53-54页 |
| ·乙醇对生成后的纳米气泡的影响 | 第54-55页 |
| ·直接由乙醇生成的纳米气泡 | 第55-56页 |
| ·同步辐射软 X 射线对纳米气泡的研究 | 第56-62页 |
| ·研究背景 | 第56页 |
| ·同步辐射软 X 射线的测试原理 | 第56-58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58-6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8-6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论文总结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