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引言 | 第10-18页 |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五)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 创新点 | 第17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二、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8-29页 |
(一) 黄金 | 第18-21页 |
1. 黄金的定义 | 第18-19页 |
2. 黄金的属性 | 第19-20页 |
3. 有关黄金的几个问题 | 第20-21页 |
(二) 国际货币 | 第21-27页 |
1. 国际货币的含义与作用 | 第21-22页 |
2. 国际货币形成方式与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3. 国际货币制度的目标与冲突 | 第24-27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三、黄金货币化 | 第29-37页 |
(一) 黄金货币化概述 | 第29-30页 |
(二) 国际金本位制 | 第30-32页 |
1.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 第31-32页 |
(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第32-34页 |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第33-34页 |
(四) 黄金货币化的启示 | 第34-35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四、黄金非货币化 | 第37-44页 |
(一) 黄金非货币化概述 | 第37-38页 |
1. 黄金非货币化的原因 | 第37页 |
2. 黄金非货币化的内容 | 第37-38页 |
(二)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 第38页 |
(三)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 第38-43页 |
1. 美元霸权的双重性 | 第39页 |
2. 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 | 第39-40页 |
3. 浮动汇率长期化和频繁化 | 第40-41页 |
4.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遭到破坏 | 第41页 |
5. 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和投机猖撅 | 第41-42页 |
6. 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 | 第42-43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五、黄金再货币化一般分析 | 第44-53页 |
(一) 黄金再货币化的原因 | 第44-46页 |
(二) 黄金再货币化的内容 | 第46-50页 |
1. 重现黄金完美价值尺度功能 | 第46页 |
2. 增强黄金国际储备资产功能 | 第46-48页 |
3. 发挥黄金融资功能 | 第48页 |
4. 扩大黄金国际支付功能 | 第48-49页 |
5. 实现黄金投资避险功能 | 第49页 |
6. 开发"e-黄金"的功能 | 第49-50页 |
(三) 黄金再货币化的意义 | 第50-51页 |
1. 规避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 | 第50页 |
2. 抑制通货膨胀 | 第50-51页 |
3.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 第51页 |
4. 维护经济和金融安全 | 第51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六、黄金再货币化实证分析 | 第53-60页 |
(一) 建立模型及数据说明 | 第53-54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54-58页 |
1. 平稳性检验 | 第54页 |
2. 协整检验 | 第54-55页 |
3. 应用Eviews软件对方程做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 | 第55-56页 |
4. 检验序列相关性 | 第56-57页 |
5. ARCH检验 | 第57页 |
6. 利用GARCH模型重新估计方程 | 第57-58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