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7页 |
| ·多元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多元化类型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8-20页 |
| 第2章 多元化战略的基础理论 | 第20-29页 |
| ·多元化战略的内容 | 第20-21页 |
| ·多元化战略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 ·风险分散理论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解释 | 第21页 |
| ·资源转移理论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解释 | 第21-22页 |
| ·市场势力理论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解释 | 第22页 |
| ·代理理论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解释 | 第22-23页 |
| ·多元化程度的衡量 | 第23-24页 |
| ·多元化战略类型的划分 | 第24-26页 |
| ·Wrigley分类法 | 第24-25页 |
| ·Rumelt分类法 | 第25-26页 |
| ·多元化类型的相关概念 | 第26页 |
| ·多元化战略利弊的定性分析 | 第26-28页 |
| ·多元化战略的优势 | 第26-27页 |
| ·多元化战略的不足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实证研究总体设计 | 第29-37页 |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 ·研究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0-32页 |
| ·样本选取的限定条件 | 第30-31页 |
| ·最终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 ·统计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回归分析 | 第32页 |
| ·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33-36页 |
| ·多元化程度的测度选择 | 第33页 |
| ·多元化类型的测度选择 | 第33-35页 |
| ·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7-52页 |
| ·实证研究样本的总体描述 | 第37-42页 |
| ·研究样本的整体概况 | 第37-39页 |
| ·多元化程度的分行业样本描述 | 第39-41页 |
| ·多元化类型的样本描述 | 第41-42页 |
| ·多元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 | 第42-44页 |
| ·多元化程度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 ·高低多元化程度的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 ·多元化类型与绩效关系研究 | 第44-50页 |
| ·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盈利性的关系 | 第44-46页 |
| ·不同类型企业与风险的关系 | 第46-47页 |
| ·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 第52-58页 |
| ·研究结论及思考 | 第52-53页 |
| ·高新技术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建议 | 第53-55页 |
| ·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壮大主营业务 | 第53-54页 |
| ·专业化与低度多元化的动态结合 | 第54-55页 |
| ·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战略 | 第55页 |
|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55-57页 |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